TXT小说下载网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341章 武夫疑惑,文臣释惑

第341章 武夫疑惑,文臣释惑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就在绥德城内外一片紧张压抑之际,北边,深入明境数十里的一处背风山谷里,几支南下的部落骑兵正暂时驻扎休整。

    篝火旁,气氛却远不如他们来时那般亢奋,反而充满了沮丧与争吵。

    一堆堆抢掠来的战利品被随意堆放在地上,大多是些破旧的家具、粗糙的陶罐、半袋发霉的杂粮、几匹质量低劣的土布,以及少量瘦弱的牲畜。

    为了争夺这些微不足道的财物,不同部落队伍之间,已经爆发了数次口角,险些动起手来。

    一个满脸虬髯的部落头人气愤地一脚踢翻了一个破木箱,里面的杂物散落一地,他指着那些东西,对着另一位头人怒吼:“巴特尔!这就是你带我们南下要抢的财富?全是些垃圾!连喂饱我手下儿郎的肚子都不够!为了这点东西,我们已经损失了十几个好手!”

    名叫巴特尔的头人脸色同样难看,他强压着火气,沉声道:“阿古拉,你冲我发火有什么用?明人狡猾,早就把值钱的东西和粮食藏起来,人都躲进了城里!我们抢到的,不过是他们来不及带走的破烂!”

    另一个头人插嘴,语气焦虑:“那现在怎么办?出来时带的干粮快吃完了,抢又抢不到像样的东西。继续分散行动,风险太大,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可要是合兵一处,去攻打州城……”

    望了望远处地平线上那座巍峨城池的模糊轮廓,摇了摇头,“马犇那杀才肯定严阵以待,我们这点人马,不够填牙缝的!”

    这正是他们面临的困境。分兵骚扰的策略虽然成功地将明军主力钉在了城里,避免了正面决战,但也导致了抢掠效率低下,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来支撑长期作战。

    更重要的是,不把州城里的明军主力引诱出来予以重创,他们根本不敢放心大胆地继续南下深入,否则一旦后路被截,就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

    短暂的抢掠之后,局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对峙。部落联军分散在边境地区,如同饿狼般逡巡,却不敢轻易扑向最大的那块肉。

    而绥德城内的明军,则坚守不出,忍受着边境被蹂躏的屈辱,静待时机。

    双方都在忍耐,都在等待,看谁先犯错,看谁的耐心先被耗尽。

    绥德城内,随着大量边境百姓涌入,原本还算宽敞的城池变得拥挤不堪。

    临时搭建的窝棚区弥漫着汗味,粮食消耗急剧增加,治安事件也时有发生。

    恐慌、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在人群中蔓延。许多人开始质疑官府的策略,认为龟缩不出是懦弱的表现,甚至私下抱怨,早知道还不如拼死一搏。

    秦思齐穿着便服,在秦实诚等护卫下,默默行走在难民聚集的街巷。

    听到了一些低声的抱怨,看到了一些麻木而绝望的眼神。

    必须让这些人动起来,不仅仅是身体有地方安置,更重要的是,精神不能垮,士气不能泄。 一旦民心散了,城就不用守了。

    单纯的安抚和说教,在饥饿和恐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需要一种更能直击人心、激发本能力量的方式。

    沉思良久,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动员!而动员人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文艺!

    在这个缺乏现代娱乐的时代,最能调动大众情绪的,莫过于说书和戏曲。

    在危险的时刻,让百姓聚集起来,听一段慷慨激昂的英雄传奇,看一场保家卫国的忠义大戏,远比枯燥的公文告示更能凝聚人心,激发同仇敌忾的血性!

    秦思齐立刻行动起来,找来州学中几位文笔尚可、家境贫寒、有心报效的年轻学子。

    没有直接下达命令,而是以一种探讨的姿态,向他们点播了一些来自前世记忆,经过改编的桥段:

    “诸位可曾想过,将那汉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的壮举,编成鼓词,于市井传唱?”

    “或者,将那前宋岳武穆精忠报国、抗击金兵的故事,谱成戏曲,令优伶排演?”

    “甚至,我们可以编一些新的故事,就讲我大明边军将士,如何浴血奋战,守护身后家园,讲那些普通百姓,如何协助官军,智退敌寇!”

    学子们起初有些茫然,觉得这与圣贤书似乎相去甚远。

    但秦思齐耐心引导,告诉他们,教化民心、激扬正气,本就是读书人的责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何况,州衙会提供一些钱粮补贴,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条出路。

    很快,在秦思齐的授意和资源支持下,一些经过改编、充满了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的说书段子、戏曲本子开始出现。州衙出资,在几处难民聚集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的台子。

    说书先生醒木一拍,便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草台班子的锣鼓一响,便是忠奸对立,荡气回肠。

    这事儿很快传到了马犇耳朵里。他正为军务焦头烂额,听说秦思齐不忙着调拨粮草、整饬军备,反而有闲心搞什么说书唱戏,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冲到了州衙书房。

    马犇嗓门洪亮,带着明显的不满:“秦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城外狼崽子虎视眈眈,城内粮食一天比一天少,你还有心思弄这些戏子勾当?”

    秦思齐似乎早料到他会来,并不意外,请他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碗凉茶,语气平和地反问:“马指挥使,你觉得,眼下守城,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兵甲精良,粮草充足,将士用命!”马犇不假思索。

    秦思齐点头:“不错,但将士为何用命?百姓为何支持?光靠严刑峻法和几句空泛的口号吗?”

    指向窗外,“你看看那些涌入城中的百姓,他们惊慌,他们饥饿,他们看不到希望。如果人心散了,惶恐蔓延,甚至生出乱子,你就算有十万精兵,这城还守得住吗?”

    马犇愣了一下,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秦思齐继续道:“我让说书唱戏,并非玩物丧志。我是在给他们提气!是在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先曾经多么英勇,我们的文化多么值得守护!

    是在激发他们胸膛里那口不愿做亡国奴的血气!百姓有了心气,才会心甘情愿配合官府,节衣缩食,协助守城。将士听了这些故事,才会更加明白为何而战,更加同仇敌忾!”

    他看着马犇的眼睛,一字一句道:“马指挥使,这,就是文攻,或者叫心战!有时候,它的力量,不亚于你麾下的千军万马!我们要让全城军民,不仅在城墙上抵抗,更要在心里筑起一道永不陷落的防线!”

    马犇怔怔地听着,他一个粗豪武将,从未想过这些。但仔细琢磨秦思齐的话,再看看最近城内似乎确实少了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多了些同仇敌忾的议论,他似乎有点明白了。

    端起那碗凉茶,一饮而尽,抹了把嘴,闷声道:“俺是个粗人,不懂你们文人这些弯弯绕。不过……你说得好像有点道理。行,这事儿,俺不拦你!”

    秦思齐微微一笑。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