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17章 未竟之志

第217章 未竟之志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在岳麓书院规律甚至有些严苛的研学生活中,每日清晨与好友们的辰跑,成了秦思齐最为珍视的快乐时光。

    秦思齐尤其喜欢在奔跑间隙,于山势较高处短暂驻足,远眺那在晨曦中缓缓苏醒的浩荡长江,看江帆点点,烟波浩渺,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时光如湘江水,静静流淌。转眼间,他们在这千年学府已度过月余。

    这一日,秦思齐醒得格外早,窗外还是浓重的墨蓝色,星子尚未隐去,轻手轻脚地点亮灯笼,依次敲响了赵明远、李文焕和林静之的房门。

    三人被从睡梦中唤醒,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地看着眼前神色格外清亮的秦思齐。

    赵明远打着哈欠,揉着眼睛抱怨:“思齐…这天还没亮透呢…今日是否太早了些?”

    李文焕也疑惑道:“就是,莫非今日有特别讲会?”

    林静之则细心些,注意到秦思齐手中提着一个不小的食盒:“思齐,你这是?”

    秦思齐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平日少有的深沉:“且随我来,带你们去看些不一样的。”他卖了个关子,并不直接回答。

    三人虽疑惑,但基于对好友的信任,还是披上外衣,跟着那盏昏黄却坚定的灯笼,踏着露水,沿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山径,向更高的山顶走去。

    秦思齐将食盒递给最为细心的林静之,又拿出一小坛用红布封口的酒递给李文焕,最后把几个厚厚的坐垫塞给不停嘟囔的赵明远。

    赵明远抱着坐垫,嘀咕着:“每天都这般运动,等我回了武昌,我娘怕是都认不出我这精瘦模样了,还以为书院如何苛待于我…”

    李文焕闻言打趣道:“明远兄若是瘦了,回武昌岂不正好?免得赵世伯总说你心宽体胖,不堪重负。”

    “文焕兄你也打趣我!”赵明远佯怒,几人低声笑闹着,冲淡了清晨的寒意和困意。

    山路蜿蜒,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东方天际已泛起一丝极淡的鱼肚白。秦思齐领他们来到一处视野绝佳的平台,此地可俯瞰蜿蜒北去的湘江,远眺江中那片郁郁葱葱的狭长小岛——橘子洲,以及更远处轮廓初显的长沙城郭。

    “就这里了。”秦思齐停下脚步,接过坐垫铺好,又将食盒中的几样凉菜一一取出摆好:一碟切得整齐的卤味拼盘,酱菜拼盘,还有几个面果。虽不奢华,却也是山下难得的美味。拍开酒坛的泥封,一股清冽的酒香顿时逸出,给清冷的晨间添了几分暖意。

    此时,太阳还深藏在地平线下,天地间一片朦胧的青灰色,唯有江面反射着微弱的天光,如同一条沉睡的巨蟒。几人围坐下來,就着微弱的晨光和灯笼,小口啜饮着略带辛辣的米酒,身体渐渐暖和起来。

    林静之终于忍不住问道:“思齐,今日为何如此破费又神秘?”

    秦思齐望着东方那越来越亮的一线天光,轻声道:“只是想与诸位好友,在此处,共饮一杯,看看这岳麓日出,大江奔流。”

    赵明远塞了一筷子腊肉,满足地叹道:“有酒有肉有好友,虽是起得早了点儿,倒也风雅!比那斋舍里的冷馒头强多了!”

    几人笑了起来,闲聊着书院近来的趣事,讨论着哪位讲习要求最严,哪场论辩最为精彩。

    酒过一巡,话题不知怎的,转到了各自的理想与未来。或许是这旷野山巅的环境让人心胸开阔,或许是酒精让人卸下心防,或许是黎明前特有的真诚氛围使然,几人的谈话变得格外深入。

    赵明远率先道:“我啊,没太大抱负。能中了举人,光耀门楣,便对得起爹娘了。之后嘛…最好能谋个闲差,或者就帮着家里打理生意,逍遥快活,享受人生!才不像你们,一个个都想往那苦海里跳。”赵明远说得直白,带着他特有的豁达与没出息。

    林静之沉吟片刻,目光清亮而坚定:“我愿效法先贤,若能得中进士,希望能入都察院,做一名御史言官。激浊扬清,监察百官,为民请命,虽千万人吾往矣。纵然清苦,亦要成为那朝廷的一股清流。”林静之的理想带着书生般的纯粹与风骨。

    李文焕则显得更为务实,他缓缓道:“家严常教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若有机会,希望能外放为一方父母官。如汉之龚黄,明之循吏,精研刑名钱谷,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些事情,让治下仓廪实而知礼节。若能如此,平生足矣。”李文焕的理想扎根于土地,充满实干色彩。

    轮到秦思齐了。此时,东方天际已染上绚丽的橙红,霞光万丈,一轮红日即将喷薄而出。三人都望向他,好奇这位才学心性最为出众的好友,会有怎样宏伟的抱负。

    秦思齐没有立刻回答,他站起身,面向那轮正奋力挣脱地平线束缚的朝阳。万道金光瞬间洒满天地,将他周身镀上一层耀眼的光晕。浩荡长江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奔腾不息,江中的橘子洲也被照亮,宛如镶嵌在金带上的翠玉。这壮阔的景象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希望。

    然而,在这极致的壮美面前,秦思齐的身体却微微颤抖起来。两行清泪,毫无预兆地从他眼角滑落,悄无声息地没入衣襟。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向往,有悲壮,更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定:“我…我想当一个改革家。”

    他顿了顿,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吐出后面半句:“一个…必定会失败的改革家。”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三位好友耳边。赵明远惊得张大了嘴,连吃食掉在地上都未察觉。林静之眉头紧锁。李文焕则是一脸难以置信。

    秦思齐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反应,继续望着那轮已经完全跃出江面的红日,声音缥缈却清晰:“我知道这很可笑,很狂妄…或许如同那逐日的夸父,又似那扑火的飞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但,万死而无悔。”

    阳光彻底驱散了晨雾,天地一片清明。但秦思齐这番话,却在他三位好友心中投下了巨大的、复杂的阴影。他们被这日出景象的磅礴所震撼,更被秦思齐这石破天惊又悲壮无比的理想所震惊,一时间竟都失了语,只是怔怔地看着沐浴在金光中、泪痕未干却目光无比坚定的好友。

    足足静默了一刻钟,只有江风呼啸而过。

    最终,还是最为沉稳的李文焕先回过神来,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思齐…你此言何意?为何必定失败?又想行何等改革?”

    赵明远也凑上前,压低声音:“是啊!思齐,你是不是近日功课压力太大?怎生出如此…如此决绝的念头?”

    林静之目光锐利:“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商鞅变法强秦,然车裂而亡;王叔文永贞革新,昙花一现;范仲淹庆历新政,半途而废…古今改革者,善终者几何?你为何偏要选这条路?”

    秦思齐擦去泪痕,重新坐下,神色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但眼底的火焰并未熄灭。他摇了摇头:“并非压力所致,此念藏于心中久矣,今日见此天地浩大,一时感慨,脱口而出。至于具体如何改革…”

    他沉吟片刻,“我尚未想得十分透彻明晰。只是纵观史册,见土地兼并之烈、赋役不均之苦、胥吏贪墨之弊、军政废弛之危…种种沉疴痼疾,非小修小补可解。或许…需触动根本之制,而这,势必触动无数人之利…”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触动既得利益者,改革者往往没有好下场。

    几人就着历史上有名的改革与改革家,低声探讨起来。从管仲、李悝、吴起,谈到商鞅、桑弘羊,再到王莽、刘晏、王安石…分析其成败得失,探讨其背后的阻力与困境。越探讨,越觉得前路艰难,阻力重重。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