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起初韩老还端着几分架子,捻着胡须,对秦思齐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言简意赅,带着点看你能否听懂的考校意味。但秦思齐是谁?那是能在翰林院浩如烟海的典籍里迅速找到关键,能构思出漕运永固水法模型的学霸,逻辑思维和领悟力远超常人。他不仅听得懂,还能举一反三,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
几个回合下来,韩老河工眼睛里渐渐有了光彩。发现自己那些积攒了半辈子、几乎快要带进棺材里的经验,在这个年轻官员这里,不仅被完全理解,甚至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这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被尊重的畅快。
韩老终于不再是那副爱搭不理的模样,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嗯…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光靠嘴说说不明白,你跟我进屋来。”
秦思齐知道这是取得了初步的信任。跟着韩老河工走进那间低矮却干燥的土坯正房。屋内陈设简陋,但靠墙的一张旧木桌上,却摊着一幅虽然纸质发黄、边缘破损,但笔触清晰、标注详尽的无定河绥德段河道与周边地形示意图!这显然是韩老河工自己多年心血绘制的宝贝。
韩老河工粗糙的手指点在图纸上无定河上游一个拐弯处:“你看这里,这个地方,我们叫‘老牛湾’,河道在这里收窄,水流急,河床底下是整块的石板,结实得很!前朝就有人想过在这里打个基,弄个拦河堤坝,把水位抬起来……”
又指向下游一片相对开阔的川地:“水位一高,就能从这里开一条主干渠,顺着地势,一路往东,能浇灌过去至少五千亩现在只能看天吃饭的旱地!就是这渠线怎么走最省工、怎么过前面那个跌水崖是个大难题……”
随着韩老河工的讲解,那幅陈旧的地图仿佛在秦思齐眼前活了过来。强大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飞速运转,脑海中已然展开了一副立体的、动态的三维地图。哪里适合筑坝,哪里可以修渠,如何利用自然坡度实现自流灌溉,如何设置分水闸门控制流量,如何规避地质灾害风险…一个个念头如同泉水般涌现。
甚至在韩老河工讲解的间隙,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优化设想:“韩老,您看,如果我们在主干渠经过‘跌水崖’那段,不直接硬闯,而是采用渡槽或者倒虹吸管的方式跨过去,是不是能解决落差问题?”
韩老河工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眼睛顿时瞪得像铜铃,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个法子…这个法子老汉我怎么就没想到!能省多少工!能避开多少麻烦!秦大人,你真是神了!”
韩老河工看向秦思齐的眼神彻底变了,从最初的审视、矜持,到后来的认可,再到此刻,已然充满了震撼与难以掩饰的敬佩。
原以为这年轻官员只是做做样子,没想到肚子里真有货,而且思路之新奇、开阔,是他这老河工一辈子都没敢想过的。
就在两人对着地图越聊越兴奋,几乎忘乎所以的时候,韩老的儿媳端着饭菜走了进来,轻声提醒该吃晚饭了。两人这才恍然惊觉,窗外天色早已昏暗,腹中也早已饥肠辘辘。
“哎呀,你看我,光顾着说话,都忘了时辰!秦大人要是不嫌弃,就在老汉家里凑合一顿粗茶淡饭?”韩老河工有些不好意思地邀请。
秦思齐正求之不得,哪里会嫌弃,连忙拱手:“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叨扰老先生了!”
饭菜确实简单,一盆小米粥,一碟咸菜,几个杂面馍馍,还有一小壶韩老自己酿的、度数不高的糜子酒。但气氛却异常热烈。几杯浊酒下肚,话题更是如同开了闸的洪水,密集地涌来。从无定河历年水情的变化,聊到不同土质的渠岸该如何加固。从需要招募多少民夫,聊到可能会遇到的地方阻力和解决办法。
韩老河工彻底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和盘托出,甚至包括一些只有他们老河工之间才懂的土办法和忌讳。秦思齐则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两人时而争论,时而抚掌大笑,竟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这顿饭吃了很久,直到月上中天,秦思齐才意识到时间太晚了,起身告辞。
真诚地说:“韩老,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辈受益良多!过几日,等我将一些想法整理一下,再来向您请教!”
韩老河工也是意犹未尽,一直将秦思齐送到巷子口,看着他消失在夜色中,才摸着胡子,对出来寻他的儿子感叹道:“这个秦知州,不得了,是真心想给咱绥德百姓干点实事的人!有学问,没架子,还听得进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唠叨…绥德,说不定真有盼头了。”
秦思齐回到州衙后宅,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毫无睡意,直接钻进了书房,立刻投入到对今晚所获信息的整理和深化中。
他让值夜的仆人多点了几盏灯,将绥德州的地图在书桌上完全铺开,又拿出自己那个厚厚的笔记本。凭借着强大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将韩老河工的经验之谈与自己脑海中的现代水利知识、这些日子走访的实地见闻,开始进行融合、提炼、再创造。
他拿起笔,蘸饱了墨,在地图上开始勾勒、标注。在关键节点,标注了需要修建的分水闸、泄洪闸的位置。
甚至初步估算了工程量、所需大致人工和主要材料(石料、木料、石灰等)。
将自己的构想一一写下来,形成了一份草稿。里面不仅包括工程本身,还涉及到了民夫组织、钱粮调度、可能的技术难题及应对预案等。
这一写,就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窗外传来三更的梆子声,才感到一阵强烈的倦意袭来,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和干涩的眼睛,看着桌上那份已然成型的规划草稿,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期待。
第二天,秦思齐虽然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但依旧精神抖擞。带着初步成型的规划草稿,又去拜访了名单上的另一位技术大拿冯老河工。
有了韩老河工那里的成功经验,与冯老河工的沟通顺畅了许多。秦思齐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将自己的规划纲要拿出来,坦诚地请冯老指教。
冯老仔细地翻阅着那份笔迹尚新的草稿,越看越是心惊。他原以为这位秦大人只是有些想法,没想到一夜之间,竟然已经形成了如此系统、详尽,甚至包含了许多他闻所未闻的新奇思路的规划!
冯老抬起头,看着秦思齐,眼中充满了敬佩:“秦大人…你这…真是大手笔啊!老夫在无定河边活了一辈子,敢想这么个大工程的,你是头一个!而且很多想法,比如这个渡槽,确实巧妙!”
不过,敬佩归敬佩,冯老河工以其更偏重实际施工和地质判断的经验,也一一指出了其中不足和需要谨慎对待的地方。
“大人,你这主干渠穿过黑风沟那段,地质疏松,怕是容易塌方,渠线可能得往南再挪半里地,虽然多费点工,但根基稳当。”
“还有,估算民夫用工量,恐怕还得再加三成,这挖渠运石是重体力活,损耗大,而且农忙时节还不能征调,得算好时间。”
“石料的话,城北青石崖的石头虽然硬,但开采运输太难,不如用马家河那边的砂岩,虽然软点,但好加工,就近取材能省下大量运费…”
冯老河工的意见非常具体、实在,直指工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秦思齐虚心地听着,认真地记录,不时提出疑问。
这些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正是秦思齐所欠缺的,也是确保规划能够从纸面走向现实的关键。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