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全族!供我科举author=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 第206章 建房仪式

第206章 建房仪式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地基完成后,便进入立木架的阶段,这是木作的核心。秦思齐新房采用恩施地区平民常用的穿斗式木构架。

    先立柱,一根根早已由张木匠和徒弟们按尺寸刨削好的木柱(多为杉木,质地轻且直),被众人合力抬起,精准地安放在各自对应的基石上。

    柱底与基石之间,垫上了事先打制好的柱础石。秦思齐的柱础石亦是青石所制,素面无华,仅做粗略打磨,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地面潮气,防止木柱根部腐烂。

    柱子立起后,用临时支撑固定,放眼望去,新房的空间格局已初具雏形。正房三间,明间(正中)略宽,次间(两侧)稍窄,严格遵守着平民正房不过三间的礼制。

    再架穿枋,穿斗式的特点在于不用大型横梁,而是用较细的穿枋穿过木柱上的预留孔洞,或将木柱串联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工匠们榫卯、木槌、墨斗、刨子齐上阵,叮叮当当,响声清脆。张木匠经验老到,指挥若定,确保每一根穿枋都安装得严丝合缝,水平竖直。框架逐渐成型,结构的力量感显现出来。

    最后是上檩条和椽子。檩条平行于房屋的进深方向,架设在穿枋或柱头之上;椽子则垂直于檩条,密密地排列上去,间距大约在二十厘米左右,构成了屋顶的斜面骨架。到此,木构架全部立起,房屋的骨骼已然挺立。

    接下来是砌墙与铺瓦,属于瓦作阶段。

    砌墙。秦家新房的山墙(房屋两侧的墙)因为要承受部分屋顶重量,采用一顺一丁的方式砌筑砖墙。

    砖是土窑烧制的青砖,虽大小颜色略有差异,但砌筑起来依旧美观。而前后檐墙则为了节省,下部用砖,上部采用了夯土墙。

    夯土墙需用木板夹住,填入混合了稻草段的湿土,用木杵层层夯实,每层都要洒水压实,干透后亦十分坚固。秦思齐注意到,工匠们会特意将正房南面的窗洞留得稍大一些,以利采光。

    铺瓦,这是遮风挡雨的关键。先是铺底瓦,凹面朝上的板瓦一行行仰铺在抹了泥浆的椽子上,瓦与瓦的搭接处用灰泥仔细抹平密封,防止漏水。

    然后是盖瓦,凸面朝下的筒瓦扣在底瓦的接缝之上。屋顶逐渐披上了灰黑色的外衣。依照规制,平民屋顶只能用陶瓦,且为简单的硬山顶,屋顶两端是朴素的清水脊,没有任何装饰性的吻兽或花脊。

    但工匠们依然在屋檐处稍稍做了些处理,让瓦当微微伸出,略有一丝起翘的意味,虽远不及官宦人家的飞檐,却也给朴实的屋顶增添了一分灵动。

    木瓦工完成后,便是内部的精细活了。

    空间划分简单明了:正房三间,明间为堂屋,待客、祭祖之所,最为宽敞;两次间为卧室,母亲一间,一间为空房。东厢房扩建了两间,一间作厨房(确如规制所言,位于东侧南边),一间储物。西侧则扩修了谷仓,墙体加厚,注意了通风防潮处理。

    门窗安装。正房堂屋安装的是双扇板门,虽无雕花,但木质厚重。窗户则是经典的直棂窗,用木条拼成简单的方格,窗棂间没有雕刻任何花纹,只是细细打磨光滑,糊上洁白的窗纸后,显得朴素而明亮。

    地面与墙面处理。室内地面全是夯实的土地面,压得极其平整坚实后,又细细撒上一层草木灰,反复扫入缝隙,以防起尘。

    所有内墙面则用石灰混合细沙的灰浆抹平,干透后一片洁白,使得室内顿时亮堂起来。唯有堂屋的正面墙壁,灰浆抹得格外平整,秦思齐想着,或许将来可以请画匠画上一幅水墨山水,或者自己题字其上,但这需谨慎,不可违制。

    历经近两个月的辛苦劳作,新房和谷仓终于彻底落成。最重要的上梁仪式实际上在立木架、安装最高那根脊檩,时已经隆重举行过,当时也抛了馒头铜钱,热闹非凡。如今全部完工,则要举行入宅仪式。

    吉日选在了冬日的十一月十日。入宅前夜,秦母在新房的厨房里开火,做了一顿简单的饭菜,谓之暖灶。并让秦思齐在新房堂屋守夜,油灯长明不熄,寓意人气不息。

    正式入宅当天,秦思齐第一个迈入新居堂屋门槛,他左手中捧着一斗稻谷,右手持一摞书卷,寓意着“耕读世家”; 秦母,她捧着一匹新织的土布,象征“衣禄常在”。

    进入堂屋后,早已设好香案。秦思齐再次祭祀宅神,感谢神灵庇佑工程顺利,祈求入住后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祭祀完毕,设宴款待所有帮工的乡邻和辛苦数月的工匠们。宴席就设在新房的堂屋和院子里,虽然狭窄,却挤满了人,气氛热烈。

    菜肴算得上丰盛,有鱼有肉,有酒有菜。掌墨张师傅被奉为上宾,坐在主位,秦思齐单独敬酒,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真诚的祝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闹,更添喜庆。

    秦思齐坐在席间,看这新屋从无到有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这个时代的技艺、礼法与民间智慧。是传统与生活的物质载体。秦思齐更加理解了古人为何如此重视那些仪式和规制——那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和秩序感的一种方式。

    年关将近,在府城当差的秦思文、秦思武等人假期有限,便提前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武昌府销假当值。秦明文作为秦记酒楼的重要帮手,也需要尽快回去协助父亲秦茂才打理年节期间必然火爆的生意。他们来向秦思齐辞行。

    秦思文说道:“思齐,年节前后衙门事杂,酒楼也忙,我们得先回去了。”

    秦思齐理解地点点头,取出早已备好的几分程仪(路费)递给三人:“一路辛苦。回去代我向茂才叔问好。”三人纷纷拒绝程仪,逃离一般走开。

    送走了堂兄和明文,筹备全村年宴的重任,自然落在了留村的妇人们身上。没了秦明文这样大厨在场,掌勺的重任便由几位村里公认手艺最好的妇人承担起来。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