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三十三章:堂堂之阵

第五百三十三章:堂堂之阵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华阴许多人或许不太熟悉,但“潼关”二字,却如惊雷贯耳,铭刻在普罗大众的的心中。

    潼关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三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自古以来便为统御四方军事重镇的枢纽所在。

    而华阴就在潼关的西方不远处,这里同样也是属于潼关多次大规模征战的主要战区。

    王莽篡汉,引动天下义军蜂起,更始军在昆阳大胜后进军关中,便是在华阴大败王莽麾下九虎将,进而攻破长安,灭亡新朝。

    华阴,顾名思义,华山之阴。

    华阴南有华山之险,北有黄河之堑,又有渭水汇入黄河东下,作为屏障,构成天然防御体系。

    华阴地处水陆要冲,黄河漕运与潼关陆路在此交汇,成为联接关中与中原的命脉所系。

    此时的黄河河道尚未北移,湍急的浊流紧傍华山北麓奔腾东去,山与河的关系比后世更为紧密险要。

    由于华山山体是巨大的水源涵养地,地下水在山前溢出,形成了许多泉眼和溪流。

    这些清冽的水源滋养着山前的村落农田,使得华阴在陕西连年大旱之时,依然保有一片难得的绿意。

    周边尤其是山麓与河边仍然存在大量湿地沼泽,生态环境与今天干燥的平原景象有所不同。

    从华山北麓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是由山洪冲积物形成的洪积扇群。

    近十八万靖南军兵出潼关,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是不可能隐瞒半点。

    散落在前沿的哨探们,拼了命的打马而回,带来了潼关的军情。

    “靖南军聚师数以十万众,兵出潼关,前阵哨探回报,靖南军前锋五万之众,漫山遍野而来,远望之时窥见敌将大纛已出关口!”

    李自成头戴凤翅盔,身披山纹甲,按着腰间的宝剑,阴沉着脸一步一步的向着帐外走去。

    袁宗第的神色凝重,亦步亦趋跟在李自成的身侧,汇报着前线的军情。

    “陛下,靖南军前锋已经迫近孟塬镇不过十里,靖南军大队步卒正沿官道疾进,靖南军甲骑骁锐,我部游骑已经被尽数驱逐。”

    袁宗第最后的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之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迸出。

    他的双眸之中是浓浓的忧色,靖南军的兵锋远比他所料想的更为锐利。

    “靖南军的前锋领兵者都是何人?”

    李自成的神情未改,他的心中同样沉重。

    清军的骤然战败,让他始料未及,他的心中后悔万千,早知清军如此不堪一击,他决计不会徐徐图之,必然在一开始的便猛攻潼关或是进取汉中。

    清军败退,靖南军在潼关的实力加强,接连苦战多日,却未能竟寸攻,攻守之势易形,他们的处境已是危若累卵。

    “靖南军前军三师,中军为靖南军汉中镇大将尤世威,左右两军领兵者为李定国、艾能奇两将。”

    “尤世威这个废物竟然也能在靖南军当前锋,靖南军是真的没人了。”

    李自成的眼神微厉,冷哼了一声,他和尤世威有过交锋。

    尤世威一直以来败多胜少,在卢氏之战,一个冲锋就被他们打垮。

    “李定国、艾能奇这两个小贼,现在也成为了靖南军的座上宾,真是可笑!”

    李自成的牙关不自觉的咬紧,腮边肌肉微微抽动,心中对于李岩越发的痛恨。

    “不是李岩这个蠢货在南京做的好事,他陈望怎么可能吞了西军的人马!”

    李自成心中憋闷,一跃登上了亲卫牵来的战马。

    “把谷可成和任继荣给我叫来。”

    李自成举着马鞭,怒声喝令道。

    “让他们把老营的骑兵都给我拉上来!”

    “陛下慎重!”

    袁宗第的神情骤变,他跟随李自成多年,怎么会不明白李自成的想法。

    “尤世威昔日虽然多有不堪,败多胜少,但是究其原因,皆因军兵中疫,友军先行逃窜。”

    “此番陈望启用尤世威,所率之兵皆是汉中镇之精兵强将,贸然……”

    李自成抬手止住了袁宗第的言语,直接打断道。

    “无需多言!”

    李自成的瞳孔里燃着穷途末路的火焰,冷声道。

    “靖南军四面张网,各路兵马并进而来,大局不利,此番,唯有兵行险招,方可得胜。”

    袁宗第还欲再说,但是李自成的决心已定,却已经不容他多言。

    战马的嘶鸣声响起,李自成已经领着一众护卫甲骑绝尘而去。

    隆隆的战鼓声在华阴城外的顺军中军大营之上响彻,顷刻之间,偌大的顺军大营已是沸反盈天。

    玄色的大纛旗跟随着李自成从营门一路向前,浑厚的鼓声震荡着大地,声浪裹挟着尘土漫过整座军营

    华阴城东,险峻的华山和黄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喇叭口,类似咽喉的地形。

    潼关是喇叭口最窄处,一直延伸至西,越往西面空间便越发的开阔。

    没有潼关,华阴就是防守方最后的机会。

    否则一旦关外势力一旦突破华阴,偌大的关中平原便就此无险可守,只能任其纵横。

    所以在李唐之时,叛军在击败了出关的唐军之后,潼关华阴沿线防务瓦解,才有了李隆基仓惶逃出长安之事。

    华阴东郊的旷野之上。

    由三阵近四万大军组成的先锋部队,正如同水银泻地般缓缓漫过苍茫的大地。

    盔甲和刺刀反射的晨辉,不断的闪烁,折射出森冷寒光,汇成一片片绵绵无际的铳刺之林。

    身披赤甲的靖南军游骑已经遮蔽了整个战场,战马嘶鸣之间,踏起滚滚黄尘。

    顺军前期撒下的游骑,早已经在靖南军骑兵迅雷般的猛攻下溃不成军,只能是远远遁走。

    那些从塞外草原的蒙骑和曾经纵横麓川之中的羌骑确实骑术精湛。

    但是靖南军的骑军们却是远比他们更为强盛。

    他们确实不是自小便生长在马背之上。

    但是长期以来严苛的训练,无数次尸山血海的搏杀之中,却是让他们的骑术并不逊色蒙羌的骑兵。

    在武备全面领先的情况之下,蒙羌的骑兵在他们的攻势之下脆弱无比。

    零星的铳响声在旷野之上不断的回荡着。

    靖南军的武备比起济宁之战又提升了许多。

    不仅是主力步兵几乎全面列装了海誓铳,骑兵也得到了一批专用铳枪的补给。

    骑兵用的铳枪比起步兵的铳枪要短上许多,更适合在马上作战,虽然射程和威力打了一些折扣。

    但是也远比普通的骑弓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因此在远程的交锋之中,靖南军的游骑一直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数以千计的骑兵漫过原野,前锋的步兵缓缓覆压而来。

    而靖南军的军势,却远远不止于此。

    前锋的靖南军兵马已经铺满了整个正面,而后方的军兵却仍旧好似无穷无尽。

    后方,靖南军中军大阵,军势浩荡,庞大的军阵已然完全展开。

    由将近十万军兵组成靖南军中军,绵延数里之地。

    靖南军七师战兵呈两线排开,旌旗犹如红色的海洋在风中翻涌。

    密集的铳刺汇聚成一片钢铁丛林,遮蔽了他们头顶的天空,在晨光之下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胡知义牵引缰绳驾驭着战马缓缓向前,目光如炬,越过前方起伏的丘陵和散落的堡垒,落在了那片被称为葫芦底的孟塬镇上。

    身侧,作为河南镇总兵的陈鸣驾驭着战马紧随在其后,躬身垂首,恭敬的向着胡知义汇报着军情。

    “顺军动了,李自成领兵已出华阴大营,径直奔往前沿孟塬镇方向。”

    从潼关到华阴这条狭窄的过道之中,最后的地方形如葫芦一般,所以也被称之为葫芦。

    “顺军在孟塬镇周边依托周围地势,沿南面山岭与黄河河畔构筑堡垒。”

    孟塬镇中的塬字,正是因为陕西独特的黄土塬地形而得名。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

    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塬顶面平坦,边缘有斜坡,周围为沟谷深切。

    而孟塬镇便是黄土塬中的平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就算有优势的兵力也难以展开。

    若是进攻,则需要军兵仰面而攻,守方依仗地利,可以居高临下从容应对。

    陈鸣遥指远方隐约可见的土黄色轮廓,语气凝重。

    “顺军各堡墙体皆以黄土夯筑,外层裹以草甸,看似粗陋,却极能抵御炮火。”

    陈鸣的声音低沉,尤世威传来的消息,前阵的步兵炮对于李自成所修筑的堡垒,毁伤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外围的几处堡垒最后都是靠着优势的兵力横推过去,伤亡颇高。

    “顺军自塬顶至各处险要之地构筑防线,主堡位于孟塬镇制高点,周遭堡垒、望楼、铳台连绵相接,堡垒之间,壕沟深阔,大小不下二十余座,互为犄角。”

    胡知义的目光顺着陈鸣所指的地方缓缓扫视而过。

    顺军的主堡位居孟塬镇中,堡垒群沿着河畔和山麓如同张开的双臂一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

    中央地带,亦有数座堡垒伸出,宛若一个“山”字一般。

    “李自成在汉中府下,吃过我们棱堡的数次大亏,如今倒是学的不错。”

    胡知义的神色如常,冷笑道。

    最初的时候,李自成欲要进攻汉中,就是在沔县之下陈往所设的棱堡碰的头破血流。

    后续几番侵攻汉中府,也都尽数败北。

    “这些防线虽然难啃,但是现在,时间却是站在我们这边。”

    胡知义的目光纵览全局。

    顺军占据华阴,作为防守方可以依托南面的华山山险和北面的黄河天堑,在相对开阔的华阴地区组织防御。

    而他们作为进攻方从狭窄的潼关道出来,兵力根本无法有效展开。

    远处孟塬镇中,顺军大营之外,大量的旌旗正在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既然步兵炮难以建功,那就将重炮系数调归前线。”

    六斤的步兵炮轰不开顺军的棱堡,那就调十八斤、二十四斤的攻城炮来。

    济宁之战的时候,迎战清军,在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中。

    受限于当时的军工,陈望也不过只带了四十八门攻城重炮。

    而这一次西征陕西,陈望不仅让他带领着一支精锐到恐怖的大军,还准备了五十八门十八斤炮,十八门二十四斤炮,合计重炮七十六门。

    七十六门重炮在手,这天下之间,难道还有什么堡垒能够挡住他们的兵锋?

    “前锋各营,依序向前,分师拔堡!”

    “汉中镇第一、第二两师,即刻向前推进,以为前锋奥援,稳固战线!”

    “炮营各部,护卫重炮,前出构筑阵地!”

    一条条清晰、果决的军令被迅速复述、确认,随即化作具体的行动。

    中军高台上,代表不同部队、不同指令的各色旌旗次第摇动,交织出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语。

    早已待命在多时的传令骑兵们,如同被强弓射出的利箭一般,从中军大纛的两侧飞驰而出,沿着各阵之间预留的通道,冲向大阵的各个方向。

    靖南军的大阵也开始了不断的变幻。

    重炮部队在无数驮马的拖拽之下,在地面之上梨出了一道道沉重的痕迹。

    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在华阴东郊的旷野之上,浑厚的号角声此起彼伏。

    靖南军那庞大的红色战阵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幻。

    无数健壮的驮马在士兵的驱策下,发出低沉的嘶鸣,奋力拉动着身后那沉重无比的炮车与弹药车。

    巨大的包铁木轮碾过地面,在干燥的黄土上犁出一道道深陷的沟壑。

    与此同时,作为中军大阵作为前阵的汉中镇第一、第二两师,超过四万精锐战兵也随之向前覆压而去。

    铳刺的反光汇聚成了一片片流动的金属海洋,沉重的脚步声汇成了一股压抑的雷鸣。

    堂堂之阵之下,千般的算计,万般的诡计,再多的筹谋。

    终究只不过是无用之功……

    山高万仞,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水声清越,势若奔雷。

    然而。

    当靖南军所部署的七十六门重炮开始轰鸣之时。

    当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自前锋三师近四万大军之中响起之时。

    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这一刻黯然失色。

    所有自然的声响,最终全都沦为了那微不足道的背景。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