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却说唐僧师徒到了乌鸡国,拜见国王。
乌鸡国国王见唐僧相貌堂堂、举止有礼,心道不愧是大唐上邦人物。开口问道:
“不知圣僧万里迢迢,为何西去?”
唐僧道:“回陛下,贫僧是奉了唐王旨意,往西方大雷音寺求取经文,为的是超脱亡者,普渡众生。”
乌鸡国国王道:“圣僧为取真经,甘愿受这万里风霜,辛苦跋涉,端的是一等一的大德圣僧。”
唐僧道:“陛下过誉了。还请陛下在通关文牒上加盖宝印,方便我师徒西去。”
乌鸡国国王取来宝印,加盖在唐僧的通关文牒之上。
唐僧将盖好的文牒收好,道:
“陛下,贫僧还有一事,想要请教陛下。”
乌鸡国国王问道:“圣僧还有何事?”
唐僧道:“贫僧进城前,遇见一群道士,在山中做苦役,十分可怜。听闻此乃陛下法令,不知其中是何缘由,能否请陛下道来?”
乌鸡国国王闻言叹道:“此事寡人本不愿再提,不过既然圣僧询问,说也无妨。事情还要从八年前说起……”
乌鸡国国王娓娓道来。
所讲的事情原由和外界流传并无太大出入,只是细节上更加真实。
唐僧听完后,道:“善哉善哉,陛下幸得佛陀垂慈,得脱此难,可喜可贺。”
乌鸡国国王道:“这还要多谢佛陀的相救之恩。”
唐僧道:“阿弥陀佛。陛下,贫僧在大唐时,曾听人说:‘治国之纲纪,首要赏善罚恶,明辨是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乌鸡国国王道:“此乃至理之言也。”
唐僧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惩治真凶,放了那群无辜的道士。”
乌鸡国国王叹道:
“寡人何尝不想惩治真凶?可那妖道背景通天,也不知道其身后是哪位仙佛,寡人也是无能为力,只好出此下策,希望能逼出其身后之人。若是放了那群道士,寡人这五年的流离之苦岂不是白受了吗?”
悟空闻言,忍不住跳出来道:
“陛下,你不用担心。你申不出的冤,老孙给你申;你递不出的状,老孙给你递。就是闹到玉皇大帝的面前,老孙也给你打赢这场官司。只教你放了那群道士,莫再牵连这些无辜之人。”
乌鸡国国王见悟空放出豪言,连忙问道:“这位长老是?”
悟空道:“俺老孙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乌鸡国国王没听说过这个名号,闻言有些茫然。
八戒道:“陛下,你不知道,我师哥当年在天庭是专管农牧,位居极品!”
悟空道:“去,呆子!”
乌鸡国国王听不出话中的机锋,还以为悟空真是天界掌管农牧的大神。
只因在凡间王朝之中,农乃生计之本,牧乃军需之源,非肱股栋梁之臣不可担任。
乌鸡国国王道:“多谢孙长老相助。只是此事寡人不敢擅专,还需请教佛陀旨意。”
悟空闻言来了精神,道:“那佛陀现在何处?”
乌鸡国国王道:“在城外九十九层佛塔之顶,那妖道也被锁在塔顶。”
唐僧道:“阿弥陀佛,贫僧正欲前往扫塔,真是缘法。悟空、悟能、悟净,你们也随为师一同去吧,一则参拜佛陀;二则问清那妖道来历,也好解救那些无辜的道人。”
八戒一听,打扫九十九层的佛塔,哪是什么好差事,忙道:
“师父,让大师兄和沙师弟随你去吧,那佛塔高耸入云,不是一两天能打扫完的,老猪我留下来,每天早晚给你们送些饭食上去,免得你们上下奔苦。”
唐僧想了想,八戒说的有些道理,于是看向沙僧。
沙僧也不想去,道:“师父,二师兄送饭,行李马匹无人看管,我留下来看行李吧!”
唐僧道:“那就悟空陪为师去吧。”
悟空点头道:“好,师父,老孙陪你去。”
次日,唐僧和悟空来到城外塔底。
悟空拿着净桶、油灯、铺盖,唐僧拿着扫帚,师徒二人进了塔。
在那塔中,没有太多装饰,摆着的都是些石刻的无面佛像,姿势各异。
唐僧一一虔诚参拜,拿起扫帚细细打扫,将角落的每一处灰尘扫落。
每层佛塔中的空间约有两丈高,唐僧够不着的地方,便叫悟空代替。
师徒二人忙碌一日,也只打扫了七八层罢了。
晚间八戒上来送饭,更换净桶。
此时已是夜间,只有一盏油灯光芒微弱。
佛塔中的那些佛像无面,姿势又怪异,八戒见了,便觉得有些害怕,侍奉唐僧吃完饭菜后就急匆匆的走了。
只有悟空望着那些佛像,若有所思。
从第一层到这里,也有上百尊佛像了,佛像的姿势竟然没有一个重复。
而且悟空发现,这些佛像的姿势和之前道士传给他的那本功法的内容相合。
乌鸡国国王说过,这佛塔是那位佛陀一手主持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传法。
所以这位佛陀和传给那些道士功法的伏竺镇释天尊是一个人,都是他的老熟人。
这家伙,不知道又有什么阴谋。
悟空有些心烦。
如此又过了几日,当唐僧扫到第三十三层时,悟空突然欢喜起来。
只因前三十二层佛像所演示的功法都和那道士所传的一样,而到了这第三十三层之后,后续的法门开始显现。
那功法不是残篇!
唐僧见了,连忙问道:“悟空,你怎么了?”
悟空道:“连日随师父扫塔,在这塔中,明悟了一些道理。”
唐僧道:“是何道理?”
悟空摇头:“此理不可言传,只能由师父去悟。”
既然那家伙选择将法门隐藏在石像之中,悟空自然不能越俎代庖。
唐僧闻言,不再追问。
接下来,悟空倍加勤勉,每日参悟佛像中蕴含的法门。
又过了数日,扫到第六十六层。
悟空已经确定,这法门和他的七十二变同根同源,而且丝毫不弱于他的七十二变,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互补。
他这几日的修行中,早已修炼的金刚不坏的肉身,竟然又有一些微不可察的增长。
虽然增长的不多,但却意义非凡。
悟空心中生出一种震撼感激的情绪。
大道无价,那家伙竟然这么轻易就拿出来了。
八戒每日上来送饭,悟空有心提点,叫那呆子多看一看佛像,也不知那呆子有没有从中参悟出来什么。
又过了数日,扫到第九十九层。
这是最后一层,法门也到了最关要的位置。
悟空隐隐意识到不对,他感觉自己又要中那妖龙的计了。
可是没办法,他还是忍不住进入第九十九层。
果不其然,第九十九层一尊佛像也没有,那法门到了最关键的位置,再次戛然而止。
眼前只有四根寒铁链,上下链接,锁着一个披头散发的道人,想来这就是那妖道了。
而在妖道旁边,有一方金色莲台,莲台上盘坐着一尊佛陀。
悟空一眼认出,这佛陀正是敖徒所变。
其实悟空此时用火眼金睛已经无法看出这佛陀的真假了,只能看到一片金色佛光遮挡,看不出佛陀的真身。
悟空之所以能认出是敖徒变化,只因为这所谓的佛陀正是“灵山王佛”的模样,之前在白虎岭,敖徒就变过这幅模样一次,悟空因此一眼就能认出来。
身边的唐僧见到敖徒,恭敬拜道:“弟子唐三藏参拜灵山王佛!”
悟空见状,连忙去拦。道:“师父,你莫拜他,你若拜了他,老孙就矮了辈分了!”
唐僧摇头,执意要拜。道:“佛法高低,不分辈分。王佛与为师有点化之恩,为师不可不拜。”
最终,敖徒到底受了唐僧一拜。
敖徒笑着扶起唐僧,道:
“玄奘,你以凡人之躯,扫完这九十九层佛塔,如今登临塔顶,望这塔下之景,可有什么感悟吗?”
唐僧随着敖徒的目光望去,见塔顶之下,万物缥缈,不由得心生感悟,吟道:
“危塔凌霄汉,凭栏万虑轻。
云随襟袖起,风逐耳鸣生。
旷野铺千顷,长河绕一城。
遥思天地阔,顿觉此生明。”
敖徒点点头。
唐僧问道:“不知弟子所悟可对否?”
敖徒笑道:“玄奘,你西行万里,踏破千难,所遇之人、所历之事,皆是渡你之舟、醒你之镜。悟透因果、明心见性,万般经历皆是感悟,何分对错?”
唐僧当胸合掌道:“弟子受教了。”
悟空却在一旁,拉住敖徒的手臂道:
“先莫说那些,这次又有什么阴谋?”
敖徒道:“猴子,你怎么冤枉好人?贫僧路过此地,见真王蒙冤,孤魂飘荡;妖孽逞凶,僭位占国。故而出手降服妖孽,迎回真王。怎么到你嘴里,却成了阴谋?”
悟空道:“那你为何牵连那些无辜道士?”
敖徒道:“怎么是我牵连道士?这妖孽是个道士,国君自然牵连道士;他若是个和尚,国君自然牵连和尚。”
悟空又道:“那你为何又传那些道士法门,还说出俺老孙的名号,让老孙去救他们。”
敖徒道:“我见那些道士冤屈,因此传他们些粗浅法门自保。我又听说有个齐天大圣嫉恶如仇、明辨是非,故而告诉他们齐天大圣的名号,让齐天大圣来救他们。猴子,你若怕那妖道背景通天,不愿搭救,就回绝了便是。”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