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大明王朝1627 > 第124章 你还记得,朕说过什么吗!

第124章 你还记得,朕说过什么吗!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朱由检将策论翻到财税部分。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财会统计、监管的措施和手段。

    坦白说,大明的会计制度他没怎么改动。

    在他这个半吊子看来,四柱清账法已经相当不错,后世的他也没学过财会,想张口指导,都不知道从何教起。

    宫中各种领取、支用财物的流程,历经上百年,也已相当成熟。

    问题不在制度,而在人心。

    世道倾颓时,内宫宦官的贪腐速度,只会比外廷更快,更猛。

    文官或许100个人里还有5个人稍微廉洁一点——这甚至都和道德无关,纯粹家里有钱。

    而宦官里……疯了吧,你都沦落到当宦官了,还谈清廉?!

    朱由检也没指望宫内所有宦官都立竿见影变成海瑞那样的圣贤,这不现实。

    反贪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不是抓一堆贪官,一把杀了,就没人再敢贪了。

    唯有日日抓,月月抓,将监督与惩处化为常态,悬在每个人头顶,才能见到那么一点效果。

    哪怕只是将贪腐的程度从九成降到七成,都是一场泼天的胜利。

    所以,朱由检唯一做出的重大改动,便是强行加入了“预算设立”和“审批核销”这两大机制。

    往后宫中,需在年初制定总预算,然后每季度、每月度进行调整和确认。

    这份策论耗时近半个月,反复修改,迟迟不能让他满意,其实最大的症结就在这里。

    财税一动,人事、监察两处便要随之而动,三者纠缠在一起,一处改,处处都要改。

    然而!

    郑之惠却交上了一篇篇狗屁不通预算!

    朱由检心中冷笑一声。

    金花银每年拖欠,到手不过八十万两,他暂时不指望,打算改革真正开始时再做计较。

    皇庄两万七千顷地,每年一百二十五万两的收益到手五万两,他也忍了,只等开春后再做清算。

    可这宫中十库,就近在他的刀把子跟前,居然也敢如此糊弄!

    多番打回重改之下,郑之惠告诉他,宫中多方节流之下,十库物资一年可省下……六万两!

    然而刘若愚的回报却是郑之惠收了各库主管钱财,数额不明,但估摸应在万两以上。

    日了狗了!

    简直是把朕当猴耍!

    动不了外廷的官员,动不了乡野的地主,难道这紫禁城里十几个掌印太监,朕还动不了吗?

    这股念头,从他看到第一份敷衍的财税方案时便已燃起。

    而这股怒火,随着郑之惠在十库问题上的反复遮掩、含糊其辞,终究是越烧越旺。

    今日,便是引爆之时。

    朱由检的目光从策论上缓缓抬起,扫过阶下侍立的众人。

    负责财税的秉笔太监郑之惠,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到你了,郑之惠。”

    皇帝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郑之惠闻言,连忙从队列中走出,跪倒在地,正要开口汇报。

    朱由检却一抬手,制止了他。

    “不用多讲,你这份策论,朕已经看过数次了。”

    朱由检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问,你答。”

    郑之惠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只能惶恐地叩首道:“奴婢……遵旨。”

    朱由检也不废话,随手将那份策论翻到一页,用手指点了点其中一行。

    “朕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永昌元年的预算,宫中每年仍需十二万斤黄白蜡?”

    问题一出,殿内的气氛瞬间又冷了几分。

    郑之惠张了张嘴,支支吾吾地辩解道:“回……回陛下,宫中殿宇众多,日常照明、祭祀典仪……用度不菲,这……这已经是裁减过的数目了。”

    朱由检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

    他没有看郑之惠,反而将下巴朝着高时明微微一努。

    高时明心领神会,不带一丝感情地开口道:“陛下,天启年间,魏公公曾下令禁宫灯,自那以后,宫中黄白蜡的明账,年费不过二万斤。”

    话音落下,郑之惠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朱由检这才将视线转回他身上,声音陡然转冷。

    “魏忠贤一个字都不识,尚且能将蜡烛的用度压到二万斤。”

    “郑之惠,你在内书堂读了十几年的书,难道连他一个文盲都不如吗?”

    “那你告诉朕,你读的那些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郑之惠的心口。

    他再也撑不住,猛地一个头磕在冰冷的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颤声道:“陛下饶命!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曹化淳和刘若愚站在一旁,眼皮皆是狠狠一跳,头垂得更低了。

    朱由检冷哼一声,对他的磕头请罪置若罔闻。

    “朕不是非要禁了宫灯,跟这几万斤蜡烛过不去。朕问的是,你这预算,做的到底是什么狗屁!”

    他拿起那本厚厚的册子,信手翻开。

    “岁入三十六万匹的阔白棉布,你预计岁出三十二万匹?”

    “岁入十四万匹的本色绢,你预计岁出十一万匹?”

    “岁入三十六万斤的棉花绒,你预计岁出二十四万斤?”

    他每念一句,郑之惠的身体就哆嗦一下。

    朱由检摇了摇头,似乎是懒得再念下去,将册子往桌案上重重一扔。

    “啪!”

    清脆的响声让所有人都心头一紧。

    朱由检上身前倾,双肘撑在桌上,十指交叉,一双眼睛如同鹰隼,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郑之惠。

    “抬头。”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看着朕。”

    郑之惠颤抖着抬起头,额头已经磕得青肿一片,脸上满是冷汗和恐惧。

    朱由检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朕登基之初,曾对王体乾说过朕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你听过吗?”

    郑之惠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挤出几个字:“听……听过。”

    “重复一遍。”

    “第一,忠诚。”郑之惠的声音带着哭腔,却不敢不答,“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奴婢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是陛下应该知道的,陛下就必须知道。”

    “第二,不要伸手。拿了俸禄,就别再把手伸到国库里。”

    朱由检听完,嘴角的笑意更冷了。

    “那你告诉朕,你犯了哪条?”

    郑之惠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嚎啕出声,拼命地磕着头:“奴婢该死!奴婢罪该万死!奴婢……奴婢两条都犯了!”

    “呵。”

    朱由检呵出一声轻笑。

    “总算,你对朕还剩下最后一点忠诚。”

    “否则,你现在就要滚去惜薪司了。”

    郑之惠一听这话,顿时明白还有生路,顿时涕泪横流地喊道:“陛下仁慈!陛下天恩!”

    朱由检的身体再度前倾,眸子里全是冰冷。

    “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他的声音冷漠。

    “第一,永昌元年的预算,给朕重新做!结合裁撤冗员的方案,把每一分银子,每一匹布,每一斤蜡烛的用度,都计较明白。”

    “不要再拿这等狗屎预算来糊弄朕,也不要逼得让朕去请外廷文臣来帮你们校算!”

    “第二,把你这半月以来收受各处掌印、管事太监的孝敬,一五一十,一分不少地给朕吐出来,主动去刘若愚那里登记明白!”

    朱由检顿了顿,坐直了身子,端起桌上的茶杯,声音幽幽。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郑之惠。”

    “想清楚,你到底要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才对得起朕这份仁慈。”

    说完,他将杯中已经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郑之惠瘫软在地,如蒙大赦,又如坠冰窟,只是不住地磕头,嘴里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奴婢遵旨……奴婢一定洗心革面……奴婢……”

    “滚出去。”

    朱由检挥了挥手,甚至没有再看他一眼。

    “做好这两件事之前,不要再让朕看到你。”

    郑之惠如闻天籁,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内书堂。

    ……

    朱由检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空了的茶杯放在桌上。

    他抬起头,才发现曹化淳和刘若愚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躬着身子,神情比刚才的郑之惠还要紧张。

    朱由检哈哈一笑。

    “坐下吧,不用这么害怕。”

    雷霆过后,便是雨露。

    他指了指刘若愚,语气中带上了几分赞许:“若愚,你做得不错。”

    “只是铺开半月余,便能探到郑之惠受贿一事,可见成效。”

    刘若愚受宠若惊,却不敢居功,连忙躬身道:“皆赖陛下指点,奴婢不过是奉旨行事,不敢言功。”

    朱由检摇了摇头。

    “方法是方法,做事是做事。朕也给了郑之惠预算之法,他又是如何回报朕的?”

    刘若愚的法子,除了常规的宫规宣导、严肃宫纪以外,说白了就两个:“举告有赏”,“每月座谈”。

    举告一事本来定的是赏银。

    朱由检看完觉得不太对。

    只是给钱,这事情很难形成真正的风浪。

    无他,一顿饱还是顿顿饱,谁都明白,再考虑其后面临的排斥、迫害,每个小太监心里都拧得清。

    打回去后,刘若愚第二版方案就改正了。

    把赏银改成了赏前途。

    “凡举告者,不赏银,直入内书堂读书,另立名册,升迁优先。”

    直接将举告者从原环境剥离,并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奖赏,这就大不一样了。

    至于每月座谈这个法子,就完全是朱由检给的方案了。

    每个月,挑选关键职位的太监,隔离谈话,或是闲聊,或是问询,或是索要举告。

    把囚徒困境和360环评结合到一起,一谈一个准。

    ……

    朱由检又鼓励表扬了几句,就开始交代后续工作。

    “稍后,郑之惠交代的行贿人员名单,你整理好。”他看着刘若愚,“顺便,把你查出来的泄露宫密的名单,也一并整理出来。”

    “奴婢遵旨。”

    朱由检又看向曹化淳。

    “刘若愚只负责监察,最后的奖惩,交给你来办。”

    曹化淳心头一凛,躬身听令。

    “贪腐的,一律扔去惜薪司。”

    “至于泄露宫密的……”朱由检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殿内的空气仿佛又凝固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似乎下定了决心,放弃了不教而诛的想法。

    “这一批查出来的,全部驱逐出宫。”

    他的声音变得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

    “但你传话下去,自今日之后,再查出来,不分泄露事项等级……”

    朱由检咬了咬牙,一字一句道:

    “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奴婢遵旨!”

    曹化淳和刘若愚心中剧震,齐声应是,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在这个时代,朱由检能对大部分行为都抱以一个现代人的宽容。

    唯独涉及自身安全之事,他只会施加最残酷的举措。

    安全这件事,一点妥协的余地都没有!

    ……

    事情聊到这里,今天内宫的人事、财税、监察三事就算是全部定完了。

    整个第一期内宫的整改工作会持续到正月。

    等明年朱由检改元永昌的第一天。

    宫中应该能多出来一些识字、识算术的好手——具体是五百、一千、两千,目前还不确定,得看教育效率。

    惜薪司淘汰下去的数千太监,也会逐步积累怨气,等待释放的窗口。

    十库财税清查能节约多少钱,尚不分明,但十几二十万两应该是有的。

    宫中泄密、贪腐的风气应该也会略微改善,至于能改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看能不能持之以恒了。

    最关键的是,这里面的人事、财税、监察里的一些东西,本身就是他在为外廷改革做提前的试点。

    凡是验证通过的方法,制度,正好搬到外廷去用。

    紫禁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小国家,却又不如真正的国家那么复杂因素,刚好用来做一个简化版的试验田。

    外廷的官儿们,以为表格、事项、经世公文就是一切了么?

    朱由检内心邪恶一笑。

    太天真了,大明牛马们!

    ——

    附上,内廷收入表格清单如下:

    这是万历六年的,天启的我找不到,但相差应该不会太大,这个实物税明朝皇帝一直不松口的,只会多不会少。

    除了崇祯刚登基就免了江南织造上贡……

    鉴于有些朋友说他的手机看不到正文图片,小助理会在图片附近的内容添加一个评论,附上图片。

    要是看不到图片可以在图片周围翻翻看^^

    这个关于图片的说明比较重要,放到正文里特地说一次,后续不说了。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