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其余各房倒是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难题,只是这官员任命之权重大,吏房这边的事情不好解决。
    而这一次又是吏房第一次负责拟定推免名单,也算是内阁第一次正式行使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
    内阁自然寄予厚望,朝野上下也都在看着这件事能不能办好。
    苏泽明白,如果这时候去劳烦阁老们,会降低中书门下五房在阁老心中的威望。
    大部分领导都是只看结果的。
    如果下属事事都请示,一点小事都要领导出马,那你还能委以大任吗?
    甚至苏泽直接出马都不行。
    苏泽身为检正中书门下五房,代表整个中书门下五房,如果都由他出面,也会显得下属无能。
    此外官场上也有对等处理的规则。
    简单地说,如果吏部拒绝宋之韩,那可能是工作流程的问题,或者一些细节没谈拢,中书门下五房和吏部还没撕破脸。
    但如果苏泽出面,吏部也拒绝,那就是双方彻底撕破脸了。
    原时空,国与国之间的重要谈判,都是外交代表先谈,等到达成框架之后再由元首出面签署。
    如果什么事情都让两国元首当面谈,那如果谈不好就是彻底谈崩了,再无回旋余地。
    所以商议半天,最终苏泽也只是让罗万化这个孔目房主事,以中书门下五房的正式公文通知吏部,请求调阅相关官员的档案。
    ——
    六科也是最后封衙的部门之一。
    六科给事中严用和上次事件后“大病”了一场,拖到了年前,手上还要有些公务要处理,于是严用和“拖着病体”,来到了六科廊。
    严用和身上散发着药香,和人一说话就咳嗽几声,倒是让同僚颇为敬佩,还是严给事中敬业啊!都这样还要来上衙!
    严用和刚刚在自己的座位坐下,几名同僚就凑了过来。
    六科和中书门下五房合署办公,消息自然灵通。
    户科给事中张宪臣说道:
    “严公,听说了吗?中书门下五房多了些宿舍,说是要给我们六科也分房。”
    张宪臣气愤的说道:“没想到苏检正竟然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此小恩小惠就想要收买我们六科?痴人说梦!”
    张宪臣这么说自然是有底气的。
    张宪臣是苏州府昆山县人,家中也是世代商宦,入仕后就在靠近皇宫的地方买了宅子。
    张宪臣这么说,剩下的六科官员们也附和,但是严用和敏锐的捕捉到,很多同僚没有张宪臣这么坚定的。
    这也是当然的。
    京师房价高昂,居住起来大不容易。
    大衙门自然可以想办法自建宿舍,六科就不行了。
    六科的正印官才十二个,也没有多少办公经费。
    六科给事中权力不小,但是也在正七品,俸禄也是比较低的。
    就算是苏泽上书,请求给低品官员发放租房补贴后,租一个距离皇城近的房子还是不容易的。
    严用和就知道,很多同僚都租住在校场胡同,租住在那些杂院中。
    杂院的生活条件很差,如果是年轻官员也就忍忍了,如果是一大家子人,和别人共同挤在杂院中,那生活就很痛苦了。
    严用和也不仅仅一次听到同僚们抱怨,羡慕那些能自建新式土楼宿舍的衙门。
    严用和立刻说道:
    “张给事中此言差矣!”
    张宪臣愣了一下,严用和说道:
    “这朝廷给中书门下五房建宿舍,乃是朝廷的恩典,也非苏检正个人的施恩。”
    “中书门下五房侵占吾等公房,现在他们多了宿舍,分于我们何妨?”
    “如果是施恩,那也是陛下和朝廷的恩典,岂有不受的道理?”
    严用和这么一说,在场立刻就有年轻给事中附合。
    渐渐地附和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中书门下五房的宿舍距离皇城很近,免去了上衙奔波之苦。
    一家一户都是单独的房间,不用挤在杂院中。
    新式土楼冬暖夏凉,又干净明亮,大家怎么会主动拒绝?
    只是张宪臣一直唱高调,众人没办法接受。
    现在严用和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再也没人拒绝。
    张宪臣也知道众意难违,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和中书门下那边说下。”
    不少被租房折磨的给事中发出欢呼。
    严用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向身边的另外一名吏科给事中陈三漠问道:
    “陈郎,近日还有什么大事吗?”
    陈三漠立刻说道:
    “近日还真有一件趣事,听说中书门下五房为了推免官员,向吏部行文,要求调阅部分官员的事迹文书和考核结果,却被吏部拒绝了。”
    严用和自然明白吏部为什么拒绝。
    内阁从吏部手里夺走了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权力,吏部自然不满。
    但是高拱在吏部威望很高,吏部不敢明着反对,于是用这些招数。
    再说了,吏部不敢反抗内阁,还不敢对中书门下五房使绊子吗?
    严用和在官场多年,自然明白这些小心思。
    陈三漠说道:
    “看着中书门下五房和吏部斗法,这也是年前最大的乐子了。”
    陈三漠是想要说狗咬狗的,但是他毕竟是读书人,还是无法当众说出这么粗鄙的话。
    严用和会心一笑,但是他很快转念说道:
    “陈郎,此事我们要出手!”
    陈三漠疑惑的看向严用和,他问道:
    “要帮着吏部制约中书门下五房吗?可是严公,如今中书门下五房气势正盛,我们何不坐山观虎斗?”
    严用和摇头说道:“谁说要帮吏部的?”
    “啊?不帮吏部?”
    严用和义正言辞的说道:
    “官员推免乃是大事,地方上缺一个八品官,多少政务因此迟滞?难道能因为政争耽误?”
    “吏部这么做实在是太过分了!”
    陈三漠说道:
    “那我们帮着中书门下五房弹劾吏部?”
    严用和看向这位搭档,实在不明白这样的智商,是如何在六科混下来的?
    中书门下五房不好惹,难道吏部就是好惹的?
    你没事干惹吏部干嘛呢?
    严用和摇头说道:“谁说要弹劾吏部的?朝廷是要咱们做事,把事情办了不就好了?”
    “朝堂不是打打杀杀,上来就弹劾别人,那朝局要变成什么样子?”
    严用和心累。
    但是他和陈三漠同为吏科给事中,自己也没有对陈三漠的领导权,只不过是比陈三漠在六科的时间长,更资深一点的。
    同科给事中又要同进同退,严用和只好耐心说道:
    “吾等身为吏科给事中,自然有调阅官员档案的权力了。”
    “咱们去和中书门下五房那边说,他们要调取谁的档案,就以咱们六科的名义去调。”
    “难道六部还敢违抗科道吗?这可是太祖钦定的纠核之权啊。”
    陈三漠听完豁然开朗,妙啊!
    但是他又迟疑说道:
    “那咱们不是帮了中书门下五房?”
    严用和更心累了。
    他反问道:
    “中书门下五房,是不是陛下御批成立的机构?”
    陈三漠点头。
    严用和说道:
    “那《大明会典》中有法条,六科不能帮中书门下五房?”
    “当然不是!可是科内的氛围?”
    “吏部做得不对,吾等身为科臣,帮着解决问题,这本就是份内的职责。这如何说的是帮忙?”
    陈三漠这下子也点头了。
    严用和说道:
    “咱们科臣的眼里,没有永远的敌人。”
    “陈郎,身为科臣,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才能做的长远。”
    “对事不对人?”
    “吾等身为六科给事中,如果只会盯着人来弹劾,那就会被人操纵成为政斗的酷吏。”
    “这酷吏是什么下场,史书上还不多吗?”
    陈三漠冒出冷汗。
    严用和说道:
    “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这就是高阁老所说的‘实事求是’。”
    “人心善恶隔着肚皮,谁又能说清楚?但是事有对错,孰是孰非一眼就能看出来,朝堂自然也有公议。”
    “咱们只要永远做到对事不对人,那别人就挑不到错处。”
    陈三漠这下子彻底佩服了,他对着严用和说道:
    “多谢严公教导!”
    严用和看着这个后辈,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但只要他能不死站队吏部给中书门下五房添乱就行了。
    严用和还有一条“心得”,但是没办法说出口。
    那就是身为科臣,永远不要逆潮流而动!
    如今中书门下五房正得势,是内阁的心头肉,非要去得罪他们干嘛?
    咱么六科的考簿,不还在阁老们手里捏着吗?
    既然苏泽已经向六科示好,将多余的宿舍也分给六科。
    那六科也要投桃报李,帮着中书门下五房解决一些问题。
    ——
    苏泽也没想到,吏部的问题竟然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六科出手,主动帮着吏房解决了问题,用六科的权限调来了相关官员的档案。
    宋之韩拿到档案之后,加班加点审阅完毕,赶在过年之前,将官员推举的名单送到了内阁。
    这一次,内阁任免的是京师六部九卿衙门的基层官员,以及部分京畿地区的地方官员。
    宋之韩的工作不错,不仅仅根据吏部的档案进行了总结,他还在六科的帮助下,对这些候选官员的部分同僚发放了访单,询问这些候补官员的风评。
    还真被宋之韩发现了几个考核平庸,但是在百姓和同僚中评价极好的官员。
    宋之韩自然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些大概都是一些不擅长迎逢上司,但是却能安心做事的官员。
    宋之韩的工作做得很细,对这些官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赢得了内阁的表扬。
    这其中不乏一些事情做的不错的官员,内阁都给予了晋升和表彰。
    这时候苏泽又上疏,请求内阁专门设立一个奖项,用来表彰基层官员。
    深谙组织工作的高拱自然明白苏泽的用意,也赞同苏泽的奏疏,这一次隆庆皇帝也没有犹豫,批准了苏泽的奏议。
    组织工作除了人事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典型,树模范”了。
    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原时空,中央部委距离基层也太远了,基层的事务根本无法直接干预。
    “抓典型”就是抓到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批判,让下面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
    “树模范”就是找到模范进行表扬,让模范总结事迹,总结自己办事的方法,上层就是可以推广这个模范,从而明确一个办事的标准。
    这也是组织工作的两大抓手。
    高拱当然明白这点,通过“抓典型,树模范”,来改变朝堂的风气,让“务实绩”,成为官员晋升的关键指标。
    当然,官场的风气,不是这么容易扭转的。
    迎逢上官才是官场的常态,高拱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官场风气。
    但是只要上面的考核方向转变,那自然也有更多的基层官员看到希望,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而这一次,还有几名京畿的地方官员脱颖而出。
    这一次考核中,殖产兴业也被纳入了考核中。
    和以往科教民生不同,殖产兴业的统计口径很简单。
    一座工坊产值多少,纳商税多少,吸收了多少就业,这些都是户部档案上明确记载的。
    工厂纳税是要交白花花银元的,造假的难度也很大。
    以往地方官员的政绩,兴修工程、整顿城防这些,都是要财政花钱的。
    而且兴办工厂是能带动地方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是赚钱的事情。
    到底朝廷应该鼓励哪个,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这次京畿周围的地方官员中,得到晋升的都是兴产殖业搞得好的县的官员。
    聪明的官员也也已经注意到了,商税收入也越来越成为朝廷用人的考核标准之一,权重越来越高。
    明白了这点后,地方官员自然明白,要把来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兴产殖业上。
    ——
    隆庆六年终于走到了尾声。
    中书门下五房作为机要部门,过年也是需要轮值的。
    而今年还和往年不同,苏泽的身份变化,他身为一部门之长。
    他从以往给人拜年,变为了要接受别人拜年。
    等到年关将近,苏泽家门口排起了长龙。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