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6章 立威六科

第436章 立威六科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剩下的就是各房副主司的人选了。

    按照苏泽的制度设计,各房的主司是阁老的政治秘书,实际上主持各房日常工作的是副主司。

    所以副主司的工作对政务能力的要求更高。

    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刑礼房(前文更正下,刑礼房给殷士儋当秘书,教育是礼部事务)。

    苏泽在纸上写了几个人选。

    户房的副主司,苏泽选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现在正在负责征收顺天府的商税,他是户部的老人了,对户部事务熟悉,能力上也出众。

    吏房和兵房苏泽就没有好人选了。

    吏房还好说,找高拱要个人就行了,都是同门,自然是能用的。

    兵房这边苏泽在兵部,除了兵部尚书和侍郎外,还真不认识几个人,实在不行也只能找赵阁老商议了。

    刑礼房苏泽属意的是山西学政林秉正。

    林秉正做过地方官,通晓刑律,又在山西推广小学,工作办得还是不错的。

    这种务实的官员,正好可以辅助沈一贯处理刑礼房的庶务。

    孔目房这边可以暂时不设副主司。

    剩下的经历官职位,就等着大家往里面塞人好了。

    突然成立这么大一个衙门,朝廷都在看着。

    如此要害的部门,肯定是各方势力勾兑的结果,反正苏泽只要将中层职位掌握在手里就行了。

    ——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这么大的一个实权衙门新设,上门打招呼塞人的果然不少。

    但苏泽还是小觑了大明好职位的稀缺程度。

    等到苏泽从内阁归家的时候,见到了正门前恐怖的长龙,都要比年节前阁老家的队伍还长了。

    看到这个场景,也亏着贴身管事伶俐,立刻让人收起仪仗,从苏府的侧门回到府上。

    等到苏泽回来,妻子赵令娴也立刻过来。

    “相公,门口要拜见你的人太多了,妾身已经派人去劝,但是他们都不肯离去。”

    赵令娴和苏泽婚后多年,也是吃过见过的。

    她是官宦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儿,日常待人接物从来不失礼数。

    但是她也被这些等着拜见的人给吓蒙了,那些拜帖之中,不乏一些名头很大的京师权贵们。

    “这些都是留下拜帖的。”

    苏泽看了一下,也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成国公朱时泰这种苏泽认识的勋贵,还有一些苏泽都没听说过的勋臣。

    此外还有很多苏泽交往过的官员,他们也都写了保荐书,向苏泽推荐“人才”。

    一想到这里,苏泽也十分的头疼,如果徐渭在身边就好了,以往这些事情有他在都能处理妥当。

    苏泽只好说道:

    “和门外人说,留下拜帖和荐书就速速离开!如果再不走,本官就把他们的拜帖送到海副都御使那边去!”

    这一招果然吓退了很多人,现在大家都是知道海瑞也是“苏党”,万一被这位大明神剑盯上,自己本来是求官,别给神剑斩了。

    门口聚集的人立刻散去,但是收下来更多的拜帖和荐书,苏泽还要处理。

    苏泽又吩咐道:

    “把重臣的荐书挑出来。”

    顶着鲸油灯,苏泽足足看到凌晨,才算是将这些拜帖和荐书处理完毕。

    没办法,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人情往来。

    拒绝不怕,怕的是失了礼数,那就是真的得罪人了。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向苏泽推进了几个人选,这些人在苏泽看来都不符合中书门下五房的要求。

    不过徐文壁的这些荐书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苏泽判断这也是他抹不开面子,被人上门求上来才写的荐书。

    这类的荐书,苏泽只要礼貌婉拒就行了,以定国公和自己的关系,徐文壁也不会因此生气。

    成国公朱时泰和苏泽的关系就远一点了,这其中还有一封朱时泰亲手书写的荐书,推荐的是兵部的一名主事。

    这种就不能立刻拒绝了,苏泽准备让人去调查一下这名官员的名声,考虑要不要任用他。

    林林总总,远近亲疏都要照顾到,等苏泽处理完毕后,下定决心一定要高价聘请一名得力幕僚。

    可这件事哪里有这么容易,这种幕僚要处理大量苏泽的私人事务,必须要是信得过的人才行,能力和才学上也必须要过关,否则惹出乱子反而更麻烦。

    苏泽苦笑一声,都说朝堂上“苏党”众多,可自己连个亲信幕僚都找不到。

    ——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朱翊钧上书。

    中书门下五房需要在紫禁城内办公,庶务繁多,为了照顾官吏通勤,太子请奏在紫禁城附近找一片土地,建造新式土楼,作为中书门下五房的宿舍。

    隆庆皇帝自然是准奏,并且直接从内帑拨款建造。

    满朝都称赞太子体贴下臣,中书门下五房更是成为京师官吏都向往的去处。

    但是身为中书检正官的苏泽,正在头疼中书门下五房的办公场所问题。

    苏泽正在印君舍人刘珺的带领下,查看中书科的办公场所。

    中书科也是朱元璋设置的,这位酷爱“扁平化管理”的明太祖,也不设中书科的主官。

    但是任何一个衙门都需要一个部门领导,所以中书科会推举最年长的中书舍人,负责中书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称呼为“印君舍人”。

    刘珺就是中书科的印君舍人,他曾经是李春芳身边的中书舍人。

    李春芳致仕后,刘珺也请求外任。

    但是高拱觉得刘珺熟悉中书科的事务,本身又是一个谨慎的性格,所以还将他留任。

    “苏检正,您也看见了,中书廊拥挤逼仄。”

    “还是请您上奏陛下,将中书科迁往他所,此地交给中书门下五房办公吧。”

    苏泽摇头说道:

    “刘舍人这是什么话,中书门下五房乃是新设,这中书廊给中书科办公,乃是祖制,苏某岂有鸠占鹊巢的道理。”

    刘珺也没想到苏泽这么好说话,心中也有些感动。

    听到苏泽这么说,在场的中书舍人们也感动异常。

    但是感动归感动,缺乏足够的办公场所这是事实。

    皇帝已经亲自拨款扩建内阁的办公场所了,但是在宫中营造房屋手续繁杂,工程进度也很慢。

    按照工部的说法,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建成。

    但是中书门下五房马上就要开始办公了,必须要找一个靠近内阁的办公场地。

    中书科确实拥挤,而且各种档案也不少,苏泽也不可能让中书科搬家。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又看到了对面问道:

    “刘舍人,那也是中书科的办公地点吗?”

    刘珺定眼一看,连忙说道:

    “苏检正,那是六科的地方。”

    苏泽才想起来,六科和中书科是连在一起的,他迈过门槛,就见到了一个极其宽敞的公房。

    六科对应六部,一个科只有两名给事中。

    也就是说,整个六科正编的人总共才十二人。

    就算是加上处理杂务的吏员,六科的人数也是很少的。

    苏泽踏进六科廊,刘珺的心都悬了起来。

    六科虽然和中书科都被称之为“科”,办公地点也连在一起,但是权势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六科给事中的权限包括稽查六部政务、审核奏章、参与廷议及科举监考,拥有“封驳”诏敕、“科参”纠劾等职权。

    苏泽的考成法之后,六科给事中还有监督都察院的职责,负责考核都察院的监察御史。

    此外科道可以调阅所有公文,考核在京官员,还有向朝廷举荐人才的职权。

    可以说是六科给事中,是整个大明含权量最大的正七品官了。

    而中书科是什么?不过是帮着皇帝和内阁处理公文的小透明部门,官员也基本上都是荫官,学历基本上不超过举人,如何能和六科抗衡。

    六科多次弹劾过苏泽,自然没人不认识他。

    见到苏泽进来,吏科给事中严用和首先迎接了上来。

    六科也和中书科一样,喜爱扁平化管理的太祖不设六科之长。

    但是同一个科中,年资更长的负责保管本科的印章,为资深给事中。

    而六科又以吏科为长,所以吏科资深给事中严用和,对外就是六科之首。

    “苏检正莅临六科,有失远迎。”

    虽然嘴上说着有失远迎,但是除了上前迎接的严用和,剩下的给事中甚至都没有起身相迎。

    没办法,苏泽在六科都察院的名声实在不好。

    这一次六科也是强烈反对设立中书门下五房的,甚至六科都准备去左顺门叩阙了。

    却没想到殷阁老用辞表劝说了皇帝。

    皇帝都同意了,六科还能怎么样?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整个六科都憋着一股气,看到苏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看到六科廊如此空旷的办公环境,苏泽露出笑容,对着严用和说道:

    “陛下设立中书门下五房,原本是让我们和中书科挤一挤的,但是中书廊拥挤,所以苏某今日来时,是和诸位打个商量,我中书门下五房,暂且借用六科廊办公,如何?”

    听到苏泽这番话,在场的给事中都站了起来!

    他们怒视苏泽!

    严用和不愧是六科资历最长的给事中,他压下了怒火道:

    “苏检正,这样恐怕不妥吧?六科廊为六科办公之所,这是《大明会典》所载,是太祖钦定的办公之所,又岂能更改?”

    中书舍人刘珺已经想要跑了,六科给事中的目光如果能够杀人,苏泽怕是已经死在当场了。

    他暗暗后悔,中书科老老实实的搬走就是了,为什么要惹上这样的事情!

    苏泽毫不畏惧的说道:

    “严给事中此言差矣。”

    “中书门下五房只是临时借用,并非要挤占诸位的公房。”

    “前几日在内阁上,苏某也提出,中书门下五房涉及机要,需要有人监督,请求六科派驻给事中督办。”

    “那让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和六科合署办公,这样不是更好?”

    听到这里,最沉得住气的严用和拳头都硬了!

    可苏泽这段话说得又让严用和无言以对。

    人家中书门下五房借用一下办公房,都是为了朝廷办事,六科不借是不是太小气?

    而且人家中书门下五房主动上来门来让你们六科监督,六科还不要了?

    在场的给事中们气势上也软了一些,最能言善辩的科道,此时也找不到反驳苏泽的理由。

    苏泽说完这些,直接和刘珺一起离开了六科廊。

    他心情大好。

    中书廊确实太拥挤了一些。

    中书门下五房,光是官员就有四五十人,如果再算上吏员,加起来怕是要超过百人。

    中书科里已经非常拥挤了,如果再塞进百人,根本没办法办公。

    相比之下,六科才几个人?——

    次日,苏泽上书,请求皇帝让中书门下五房,和六科合署办公。

    这份奏疏果然模拟通过,皇帝欣然同意,下旨让中书门下五房暂时在六科廊办公。

    六科给事中愤愤不平,可偏偏皇帝有旨意,他们也没办法,只好憋足了劲头,要好好使用监督权,狠狠的督查中书门下五房。

    十一月十六日,担任大同马政同知的张位通过胖鸽子回信苏泽,愿意回京接任《乐府新报》主编。

    罗万化也正式同意了苏泽的请求,担任孔目房主司。

    十一月十七日,沈一贯也完成了鸿胪寺公务的交接,出任刑礼房主司。

    高拱、张居正、赵贞吉推荐的三房主司也都交接完了旧的公务,来到苏泽麾下报道。

    苏泽干脆拉着所有人中层干部又开了会,任由他们推荐麾下经历官人选。

    十一月二十一日,中书门下五房的编制基本上确定,苏泽领着众人搬进了六科廊。

    大明内阁的辅佐机构正式成立!

    因为和六科合署办公,苏泽甚至都不用强调工作纪律,各房都战战兢兢,生怕被六科找茬弹劾。

    中书门下五房成立第一件事,由刑礼房的沈一贯,手持教育和医疗保生专务大臣殷士儋的手令,督办各地成立保生医局和在小学教育中加入忠君誓词这件事。

    连六科公房都被占,再没人敢小看中书门下五房。

    这两件事都有皇帝旨意,沈一贯又有殷阁老的支持,沈一贯往来于礼部等多个衙门之间,又杀鸡儆猴处理了几个办事不利的官员,事情很快就推进了下去。

    至此,六部九卿衙门,都看到了中书门下五房作为内阁耳目爪牙的战斗力,朝堂之上风气一肃,在没人敢将阳奉阴违内阁的政令了。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