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国政纲要】,宣德司

第三百三十三章 【国政纲要】,宣德司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待殿内将领们酒酣离去,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李骁命仆妇带着那两个女人,先行回房间中等待伺候,目光则是看向了角落里的两人。

    正是李骁的专属书吏,李书荣与吴立震。

    “回大都护,属下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了。”李书荣立刻起身躬身,声音沉稳。

    他是金州汉民出身,多年来跟在李骁身边负责文书誊写,虽无实权,却深得李骁信任,连军中将领见了他也会客气几分。

    一旁的吴立震也跟着起身,语气恭敬:“属下也已记下,尤其是关于北疆政治理念的部分,标注得格外详细。”

    他原名兀里珍,是回鹘人,曾担任删乐城郡守的幕僚,暗中投靠北疆后,协助北疆军火烧李安全的两万大军,立下大功。【见256章】

    因在汉地游学多年,他不仅精通汉文化,还改了汉名,若忽略那几分异域长相,与汉人几乎毫无差别。

    李骁点头,示意两人坐下:“你们二人,即刻将今日的对话整理成册,再结合北疆已推行的‘分田减税’‘驱胡复汉’等国策,编纂成系统的治国书籍。”

    李骁曾琢磨过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其中的一些理念也有借鉴之处。

    比如说均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权归于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法制建设。

    发展近代工业、交通、金融、医学、文教等事业。

    保护商业贸易,反对“重农抑商”,允许“自由通商”等等。

    对北疆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

    但有些方面,却并不适合北疆。

    比如说绝对的平均主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公,用【圣经】来教化百姓等等。

    完全不符合北疆的实际情况。

    北疆只是要求土地归公,保护其他私有财产,人都有私心,怎么可能做到绝对平均?

    太平天国的步子迈的太大了,太过于理想化。

    而北疆,本质上仍是帝制,李骁准备裁汰其中激进部分,保留贴合民生的内容,形成北疆独有的治国框架。

    而这个任务,就交给李书荣和吴立镇两人了。

    李骁详细说着一些准备实施或者正在实施的政策内容,李书荣两人边写边问:“大都护,编纂时是否需侧重民生举措?比如垦荒、水利这些百姓最关心的事。”

    “没错。”

    李骁道:“治国思想既要明确‘驱胡复汉’的大目标,更要写明跟着北疆能得到的实在好处,让百姓一看就懂,官员执行也有准头。”

    两日后,李骁再次将两人召至帐中。

    案上已摆着两人初步编纂的文稿,李骁翻阅着,不时提出修改意见,又问道:“你们长期接触文书,对北疆的政策推行与宣传,有什么看法?”

    李书荣思索片刻道:“属下认为,政策需多派专员下到州县督查,防止地方官员阳奉阴违。”

    “至于宣传,可多印发告示,张贴在市集显眼处。”

    吴立震则补充道:“大都护,告示虽好,但百姓识字率低,很多人看不懂。”

    “属下觉得,可招募一些能说会道之人,在市集、村寨宣讲政策,效果或许更好。”

    李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文稿放下:“说得有理。”

    “即日起,组建新的司部,名为宣德司,负责宣传北疆政策、树立正面形象,类似前朝的宣教组织,但权限更宽,可直接对接各军与州县。”

    他看向吴立震,语气笃定:“宣德司参军一职,由你担任。”

    之所以选择吴立镇,李骁也是有着考量。

    李书荣年轻,更稚嫩,一直跟随在李骁身边,很少接触底层,有时候一些想法过于理想化。

    而吴立镇人生大起大落,从小饱受人间冷暖,经历丰富,心性成熟,处理问题的手段更为老道。

    虽然是个回鹘人,但在李骁看来,回鹘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只要心向华夏,便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高昌灭国后,北疆境内的回鹘人不在少数,一味冷落只会逼他们反抗,不如为他们开辟上升通道。

    吴立震有智谋、懂汉文化,又立过战功,让他担任宣德司参军,便是给所有非汉裔子民立一面旗帜。

    只要为北疆效力,无论出身,都能得到重用。

    而这件事,也刺激到了李书荣。

    他虽资历深、得信任,却始终待在李骁身边,缺少实战战功。

    反观吴立震,仅删乐城一战便助北疆军歼灭两万夏军,早已是在册的北疆军户,这是他远不及的。

    等到他将整理完善的治国思想书册呈给李骁后,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大都护,属下跟随您多年,虽擅长文书,却不精于领兵与治民。”

    “恳请您允许属下下镇历练,到军中或州县任职,多学些真本事,也为北疆多立些功劳。”

    李骁看着他,眼中带着欣慰:“想好了?下镇历练可比待在书房苦多了,不仅要面对战乱,还要处理繁杂的民生事务。”

    “属下想好了。”

    李书荣语气坚定:“北疆正是用人之际,属下不想只做个抄抄写写的书吏,也想为‘驱胡复汉,均田安民’出一份力!”

    听着他的话,李骁满意的点头道:“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

    “没有经历过基层的历练,即便是走到了高处,所感受到的也只会是彻骨的寒冷。”

    金州老汉民之中的文化人不多,李书荣便是比较出色的一个,所以李骁对其很重视,一直带在身边,亲身教导,传授他北疆的治国理念。

    之前是因为他年纪尚小,今年也才刚刚十八岁而已。

    李骁也有想法让他出去历练,不过既然他能主动提出来,李骁很是欣慰。

    “我们北疆是以武为本,以军功论英雄。”

    “无论是成为将军还是巡抚,都需要立下战功,一步步升上来。”

    “属下明白。”李书荣重重点头道。

    他虽然是个书吏,但却不是文弱书生。

    北疆老汉民出身,哪能手无缚鸡之力?

    只是肚子里比其他汉民多了点墨水,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书生。

    骨子里还满是金州汉民的粗犷和凶悍。

    李骁点头,当即下令:“既然如此,你便进入第十九万户。”

    “按你的级别,先任副都尉,跟着四叔学习领兵作战,待熟悉军务,立下战功后,再调任正职。”

    “末将遵命。”李书荣重重抚胸喝道。

    与此同时,宣德司的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

    虽然依旧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但按照李骁的计划还将继续扩招人手。

    先在每个万户设立宣传点,挑选一些能说会道的士兵担任宣传员,向将士们讲解北疆政策与治国思想。

    下一步,再逐步将宣传点深入到千户、百户,确保人人知晓北疆的目标与理念。

    而在民间宣传上,李骁并未效仿穿越者前辈推行报纸。

    一来此时百姓识字率不足一成,报纸发行成本高、受众少。

    二来核心识字群体是士绅豪强,而北疆正致力于打击这一阶层,发行报纸反而可能成为他们反对北疆的工具。

    李骁对吴立震道:“就按照你的办法,招募一批游走四方的说书人,给他们编好话本。”

    “比如讲北疆军灭西夏、救百姓的故事,讲分田免税后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让他们在市集、村寨的茶馆里宣讲。”

    “百姓爱听故事,听得多了,自然会明白北疆是为他们好,也会真心归顺。”

    吴立震立刻着手落实,很快便招募了数十名说书人,编写出《杀牛岭大捷》《灵州分田记》等话本。

    之后的这些年中,北疆境内的茶馆里,村寨的地头间,有时能看到说书人讲北疆故事的场景。

    百姓们围坐倾听,时而为北疆军的胜利欢呼,时而为曾经百姓的苦难叹息,对北疆的认同感,也在一个个故事中悄然加深。

    而那本凝聚着北疆治国思想的书册,被李骁命名为【国政纲要】,这只是初代版本而已,日后还会继续增添新内容。

    也被李骁下令印发到各军镇将领与民户官员们手中,成为北疆官员施政、将士作战的根本遵循。

    更是成为了河西军校必修政治科目。

    ……

    秦州,作为宋国西线的另一个主攻方向,战况同样激烈。

    吴曦麾下将领冯兴、杨雄、李珪率领八千步骑,趁着金军主力被北疆军牵制的空隙,悄然进入赤谷,企图突袭秦州,打通进军关中的通道。

    赤谷两侧山势陡峭,林间雾气弥漫,宋军士兵小心翼翼地沿着山道行进。

    冯兴勒住马缰,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秦州城墙,低声对身边的杨雄、李珪道:“金军主力被北疆军拖在三寨,秦州城内兵力空虚,咱们这次突袭,定能一举拿下城池。”

    杨雄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战意:“只要拿下秦州,咱们就能与程松大人的部队汇合,共同夹击大散关的金军!”

    可他们不知道,此时的秦州城内,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金军将领完颜承裕、完颜璘接到探报后,立刻联合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铉,率领五千精锐,在赤谷设下埋伏。

    当宋军进入赤谷中段之时,金军的箭雨便瞬间袭来,“咻咻”声划破雾气,宋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不好!有埋伏!”

    冯兴脸色骤变,高声下令:“列阵迎敌!”

    可宋军早已乱作一团,金军骑兵从两侧冲出,弯刀寒光闪闪,如砍瓜切菜般杀向宋军。

    杨雄手持长枪,奋力抵抗,却被完颜璘一刀劈中肩膀,鲜血喷涌而出。

    李珪试图组织步兵反击,却被金军的重甲骑兵冲散阵型,士兵们四处逃窜。

    短短半个时辰,宋军便溃不成军。

    两千多人丧命,其余人等要么被俘,要么逃进山里。

    杨雄、李珪先后战死。冯兴在亲兵的掩护下,拼死突围,才侥幸逃脱,身后只剩下数十名残兵,狼狈地朝着宋军大营逃去。

    宋军大营内,吴曦正坐在帅帐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

    听到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冯兴浑身是血、甲胄破碎,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声音带着哭腔:“大帅!我们……我们败了!杨雄、李珪两位将军战死,八千弟兄,只剩下我们几十人逃了回来。”

    “什么?”

    吴曦猛地拍案而起,脸色铁青,眼中满是“震怒”:“八千兵马!你竟然只带着几十人回来?杨雄、李珪战死,你却活着回来了?!”

    冯兴趴在地上,浑身发抖,哽咽着解释:“大帅,金军早有埋伏,兵力远超我们预料,我们实在抵挡不住啊!”

    “抵挡不住?”

    吴曦厉声呵斥:“我让你们突袭秦州,是让你们建功立业,不是让你们去送命。”

    “八千弟兄的性命,就被你这么白白葬送了,你还有脸回来见我?”

    帐内的将领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作声。

    冯兴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大帅饶命,属下愿戴罪立功,求大帅再给属下一次机会!”

    “戴罪立功?你不配!”

    吴曦冷哼一声,对着帐外喊道:“来人!将冯兴拿下,解除他的兵权,关入大牢,等候发落。”

    两名士兵立刻上前,将冯兴拖了下去。

    吴曦看着冯兴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随即对着将领们道:“秦州兵败,损失惨重,此事我会上报朝廷。”

    “你们各自回营,加强戒备,不得有误。”

    将领们纷纷领命离去,帅帐内很快只剩下吴曦一人。

    就在这时,帐后传来一阵轻响,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缓缓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眯眯的神情,对着吴曦拱手道:“恭喜大王,解除了心腹之患。”

    这人正是完颜纲的幕僚刘思邈,也是来劝降吴曦的使者。

    吴曦看着他,脸上的“震怒”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阴狠。

    “刘先生,这冯兴、杨雄、李珪三人,一直反对我归顺大金,若不除之,必成后患,这次借金军之手除掉他们,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之前吴曦曾经对手下将领们分别进行了试探,冯兴三人则表示,他们可以不做宋国的官,但也不想做金国的官,不能背弃祖宗当汉奸。

    为了避免自己的计划出现问题,无奈之下,吴曦只能联手金军除掉他们。

    刘思邈笑着点头:“大王英明。”

    “冯兴三人一死,军中再无人敢反对大王,接下来,咱们便可按计划行事了。”

    吴曦走到川蜀的堪舆图前,沉声道:“我早已答应归顺大金,不过,我投降金国,是为了带领川蜀百姓免遭宋廷的压迫欺凌,顺便做个逍遥自在的蜀王,不是为了给金国卖命。”

    “此前完颜纲将军让我配合金军,我已照做,接下来,该兑现承诺了吧?”

    “大王放心。”

    刘思邈道:“我家将军说了,只要大王按计划行事,并且在事成之后,将阶、成、和、凤四州割让给我大金,陛下定会册封大王为蜀王,”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眼下还有一件事,需要大王配合,我家将军希望,大王能率领宋军,与金军一起吃掉程松麾下的两万宋军。”

    “程松是宋廷的人,与大王素来不和,除掉他,也能让大王在川蜀的地位更加稳固。”

    吴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这个自然。”

    “程松那厮,早就看我不顺眼,除掉他,我求之不得。”

    川蜀是吴家的地盘,但偏偏宋廷总往这里派遣官员,每个都像程松这样跟吴家作对,吴曦早就想将其除之而后快了。

    “还有一件事。”刘思邈继续道。

    “你也知道,北疆人当年占领了夏国的河西走廊,便狂傲自大不知所谓。”

    “这次竟然趁着我大金与宋国开战之际,妄图趁火打劫,派遣骑兵劫掠侵扰我大金边境。”

    “陛下得知后,万分生气,决意要报复北疆军。”

    “所以,我家将军希望,大王在除掉程松后,能率领蜀军北上兰州,与金军一起对抗北疆军。”

    “若是能够重新收复河西走廊,我家将军可以做主,大王可以不必割让四州作为礼物送给我大金,河西走廊才是最好的礼物。”

    听到刘思邈的话,吴曦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语气中带着几分忌惮。

    “北疆军?”

    吴曦对北疆军的了解,要比刘思邈想象中的要深的多。

    毕竟从皇城司探子与北疆军取得联系之后,双方便一支交流不断。

    吴家位于川蜀,处在与北疆交流的必经之路上,自然清楚北疆军的可怕。

    他得到消息,此次北疆军南下关中,绝不是像刘思邈说的那么简单,仅仅只是劫掠边境而已。

    刘思邈为了诓骗吴曦北上,才故意贬低了北疆军的战斗力。

    但吴曦也不是傻子。

    根据皇城司传来的消息,这支从草原崛起的军队,短短数年便覆灭了夏国,杀得夏军丢盔弃甲。

    随后又在杀牛岭击溃完颜合达的一万精锐,连金军的铁浮屠都不是对手。

    吴曦深知,北疆军以骑兵为主,个个骁勇善战,机动性极强,最难对付。

    金军精锐都不是北疆军的对手,自己率军北上,岂不是送死吗?

    他投降金国,是为了割据川蜀,享受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替金国去抵挡北疆军的铁蹄。

    金国和北疆打的血流成河最好,他才不在乎呢。

    刘思邈这狗东西不安好心,若不是他代表着金国,吴曦定会立马弄死他,可现在还不能翻脸。

    吴曦皱着眉头,沉声道:“刘先生,北疆军的厉害,你我都清楚。”

    “他们全是骑兵,战斗力极强,我麾下的宋军多是步兵,根本不是对手。若是北上对抗北疆军,怕是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我如何在川蜀立足?”

    “所以,恕本王难以从命。”

    刘思邈无奈,也知道吴曦不好糊弄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说道。

    “大王的担忧,我家将军也考虑到了。既然大王不愿北上,那便做个姿态可好?”

    “大王可派少量士兵北上,摆出要与北疆军作战的样子,配合我金国大军对北疆蛮子形成威慑。”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不过,咱们也不能让宋廷好过。”

    “大王可派一部分士兵沿嘉陵江而下,声称要与我朝廷大军一起夹攻襄阳,为我大金在中原战场上的大军减轻压力。”

    北疆军离川蜀尚远,吴曦可以不在乎,但宋廷却是他与金国共同的敌人,毕竟一旦宋国得知自己割据川蜀的消息,等到结束北伐后,定然会派军前来川蜀征讨。

    所以,只要能给宋国找麻烦的事情,吴曦都乐意干。

    “这个主意好,本王答应了。”

    吴曦点头,既不用真的去对抗北疆军,又能威慑宋廷,一举两得。

    刘思邈笑着拱手:“大王英明。如此一来,大事可成,大王很快就能成为川蜀之主了。”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