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一二三八年九月,赵赫一行抵达中都。
随他而来的,除了格鲁吉亚女王鲁速丹,以及赵朔的六子赵慕之外,还有拔都。
赵赫大哥的大婚,拔都怎能不亲自来贺喜?
再说了,虽然罗姆苏丹国新定,但拔都已经将罗姆苏丹国一分为三,分封给大哥斡儿答,三弟别儿哥,和五弟昔班了。
拔都的汗位,是大哥斡儿答让来的,他对自己的兄弟们自然也不会吝啬。
有这三王坐镇罗姆苏丹国,拔都自然能够腾出时间来,参加赵赫的婚礼。
之后,各路贺喜之人纷纷到来。
拖雷一系,蒙哥、忽必烈、拨绰、末哥齐至。
察合台也派来了木只耶耶、撒班、也速和拜答尔。
窝阔台一系,不但阔端、阔出、哈剌察儿、合失、合丹、蔑里尽皆到了,而且贵由派使者送来了礼物。
安南国、大理国、缅甸的蒲甘王朝、泰国的素可泰王朝、柬埔寨的吴哥王朝,以及中南半岛的诸多小国,也送来了贺礼。
虽然他们知道赵朔汗国对他们不怀好意,但越是如此,越不能让赵朔找到进攻他们的借口。至不济,以后被赵朔汗国吞并之后,也能拿这次贺婚说事,求个好一点的待遇吧?
就连遥远的天竺,新任的拉齐娅女皇,为表善意,都遣使送来了贺礼。
西方的最新与赵朔汗国接壤的保加利亚王国,在瑟瑟发抖中,也遣使来贺。
南宋小朝廷的宋王赵昀,更不用说。
算来算去,赵朔汗国周边国家,只有扶桑足够头铁,或者说是冥顽不灵。
不管怎么说吧,随着四十六个现役万户长,以及允许参加婚礼的各地文臣的到来,中都城越发热闹,世子大婚的气氛也越来是越浓。
终于,在十二月初八,一场盛大的婚礼,在中都举行。
当天上午,九十九个热气球升上天空,向中都抛洒金币、银币以及铜币,让中都人都沾沾喜气。
一元金币,价值一两黄金,捡到一元金币,就相当于发了笔小财。再多捡个一两枚,就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了。
当然了,金币的数量最少,捡到并不容易。
但是,银币和铜币也不错啊!
这上面的图案,并非是通常的货币样式,而是上面写了“贺世子大婚”的字样,有着极强的纪念意义。而且,因为齿轮金属币的样式,绝对无法仿造,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再说了,这既是白得的,又有了对世子大婚之礼的参与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到了下午,更不得了。
赵朔、华筝,和世子赵赫、世子妃史柔卿,驾临承天门城楼,接受朝贺。
中都百姓有三万九千人,经考察身家清白,忠君爱国,允许和中都一千二百多名大小官员一起观礼。
首先进行的是一场盛大的阅兵活动。
第一个出场的,是杨安儿、刘二祖率领的退役官兵,共五百人组成的方阵。他们重新顶盔掼甲,手持刀枪,接受帝国君主的检阅,代表着帝国的过去。
后面出场的,是格日勒率领的一个五百人组成的蒙古军方阵。
二十九个汉军万户长、十四个色目万户长,率领随行官兵,组成的十四个五百人的方阵。
三个海军万户长和他们的随行官兵,又组成一个方阵。
各地府兵代表,组成了五个方阵。
总共二十个方阵,俱皆骑东风骏马,全副武装,从承天门下经过,代表着帝国的现在。
到了现在,东风马虽然依旧无法大规模列装,但是凑出一万匹还是没问题的。
这种前所未见的神骏战马,令无论是观礼的百姓,还是各国使者,都大受震撼。
当然了,更令人震撼的还是人数。
除了蒙古方阵外,每个方阵代表着三万人,二十个方阵就代表着六十万大军!
的确,有五个方阵仅仅是府兵代表。但是,府兵比八旗兵多多了,这些府兵精锐组成十五万大军,还真未必在八旗野战军之下。
另外,这还没算,驻扎在阿拉伯半岛、埃及、叙利亚、以及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的那些帝国精锐和附庸军呢。
最后一个方阵,则是中都武学院的学子们,组成的一个方阵,代表着帝国未来。
如此阅兵仪式,既是对赵朔汗国军事力量的一个总结,更是对天下诸国明晃晃地彰显着实力。
要知道,那些小国,全国青壮男人都加起来都未必有六十万。就算如天竺德里苏丹国这等大国,发了狠拉出六十万大军,那也不是野战军啊!单单拉些青壮凑数,面对如此精锐,也只能是被屠杀而已。
华夏百姓腆胸迭肚,欢呼声声,与有荣焉。
各国使者则强颜欢笑,五味杂陈了。
还有!
阅兵仪式后,就是献礼仪式。
从最东方的琉球行省,到最西方的拜占庭行省,总共三十七个行省,献上了贺礼。
呼伦贝尔行省的白马和白骆驼!
琉球行省的海葡萄!
南洋行省的檀香木!
福建行省的茶叶和漆器!
也门的咖啡豆!
吐蕃行省的麝香和冬虫夏草!
巴士拉行省的海珍珠!
拜占庭行省的紫绸和珐琅器!
……
这些贺礼相对于一省之力来说,并不算值钱,但却是彰显着帝国地域的广大和强大经济实力。
天朝地大物博,应有尽有,在这里不是一句自夸之言,而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紧接着,就是蒙古其他四系,以及天下诸国使者,向赵赫献上新婚贺礼。
这些礼物就值钱多了。
黄金是最为普遍的礼物,各种奇珍异宝也在所多有。
百姓们大开眼界之余,更加感到赵朔汗国的强大。
然后,赵朔让世子赵赫,代表他宣布对天下的三大恩旨,以贺赵赫的新婚之喜。
其一,所有赵朔汗国的官兵,包括已经退役甚至去世的官兵,每人赐银一两。
非但如此,从明年一月开始,正式对现役官兵每月发放俸禄。普通士兵,每月银一两。十户长,银二两。百户长,银五两。千户长,银十两,万户长银二十两。
唯一的例外,是蒙古诸千户长,按照汉人万户长发放俸禄,每月银二十两。
赵朔汗国的官兵,原本是没有俸禄的。蒙古军就不用说了,不让他们纳税,已经是赵朔大开恩德了。蒙古其他四系的蒙古兵,每年还得纳税呢。
汉军是实行七户养一兵,除了战利品的分配之外只有地租收入,也没有俸禄。
不过,到了现在,由于兴修水利,均田制,以及鸟粪的大量施用,粮食产量大增。
粮食本身越来越不值钱。
工商大兴,要想赚钱,还是得去工坊做工,或者有点副业。
赵朔汗国的官兵,和普通百姓比起来,待遇是相对降低的。
所以,赵朔决定,除了土地之外,正式对野战军发俸禄。
当然了,他们本来的待遇就相当不错,发的俸禄也不算多。
其二,赵朔汗国所有官吏,也普遍赐银一两。另外,从明年一月开始,俸禄普遍提升一成。
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原本宋国的官吏待遇最高。
赵朔汗国各级官员的俸禄,参考的当然不是宋国而是金国。
现在,帝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各级官吏还保持着原本的俸禄,待遇也是相对降低的。
赵朔决定,对官吏们的俸禄普涨一成。
发钱和加工资谁不喜欢啊?
在场的官员和官兵们,一阵欢声雷动。
第三道恩旨,就是对于百姓们了。
赵朔决定,为贺世子大婚,全国各地,明年田地租税,普免半成。后年,再照常征收。
另外,对华夏北方诸行省,明年全免徭役。
江南地区,明年减一半徭役。
徭役的弊政实太多了,地方小吏稍微心黑一点,就能狠狠地合法地拿捏百姓。
赵朔最终的目标,是免除华夏境内的所有徭役。
但是,以国家现在的实力,还远远做不到。
反正现在有着安南奴隶被不断运来,赵朔决定以世子大婚为理由,给华夏百姓们减轻一年的负担,
以后,会根据帝国的发展情况,一步步的减免徭役,直到最终取消徭役。
百姓们之前只是被允许参加世子的大婚之礼,可没听说过,还有恩旨的事儿!
刚才,赵赫代赵朔宣旨,给朝廷官吏和官兵们加俸禄时,还有些羡慕嫉妒。
现在,闻听自己也有如此大的好处,顿时又惊又喜。
“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的”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大婚之典结束后,中都城内各大茶楼酒肆各个爆满,一贺世子大婚,二庆日子越来越好。
当天晚上,更是有爆竹阵阵,无数烟火腾空,火树银花不夜天,一片盛世景象。
耶律楚材的府邸内。
“铸儿,你对世子今天的大婚之典,怎么看?”
耶律楚材向自己次子耶律铸看来。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耶律玹,次子耶律铸。耶律玹随赵赫西征,现在却依旧留在西方,没有随赵赫回来。
次子耶律铸,不但天资聪颖,望继承耶律楚材的衣钵。而且,今年十七岁了,已经可以当做成年人看了。
耶律铸道:“王上为世子举办如此盛大的婚礼,无非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加强世子的地位,让天下人皆知,世子是当确凿无疑的继承人。”
“其二,就是借世子大婚之机,彰显国力,给天下人看了。不用说别人了,就是我看了都大受鼓舞。唐人有两句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如今,我赵朔汗国的气象,哪里是盛唐可比?真是想想,都与有荣焉啊!”
耶律楚材却微微摇头,道:“你只想到了这些?”
“那父亲大人的意思是……”
“为父觉得,我就算了,但是到你这一代,应该改回本姓了。”
“改回本姓?”
饶是以耶律铸的聪明,闻听此言,也微微一愣。
金国灭亡大辽后,为了磨灭契丹人的反抗意志,强令契丹国姓“耶律”,改为“移剌”。
耶律楚材,不是已经改回来了吗?
还改什么?
不过,紧接着,他陡然间心中一动,道:“您的意思,是我改姓汉姓,姓刘?”
“不错,正是如此。”
耶律楚材道:“我们契丹人,本就是汉人苗裔。后来,契丹人建立辽国,国姓有两个,一个是契丹姓耶律氏,一个是汉姓刘氏。后姓,是契丹姓拔里比和乙室,汉姓就是姓萧。”
“我虽是契丹人,但是,熟读汉人诗书,出口成章。对于契丹文字,却是一个字都不认识。既然如此,何必还抱着契丹姓不放,一定要传下去呢?你和你大哥俱皆改姓刘姓,也算回复本来。”
耶律铸眼前大亮,道:“对,契丹不过是汉家一个分支而已!现在,哪里还有谁姓什么拔里比和乙室,都称自己姓萧了。我们耶律氏,现在才改回刘姓,已经算是晚的了。”
其实,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
赵朔口口声声称“愿和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耶律楚材这个契丹人却为帝国首相,也太扎眼了。
当初,赵朔刚入中原,求贤若渴,逐渐让耶律楚材有了如今的地位。
以后,耶律铸虽然自认才干不在耶律楚材之下。但是,帝国现在的人才太多了。
他想做到耶律楚材的位置,本来就很难。再加上这契丹人的出身,更是千难万难!
还是改姓好!
他以后,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汉苗裔,刘铸了!
事实上,何止是耶律楚材想让儿子改汉姓啊?
中都的官吏以及军民百姓,大都是汉人,但也有很多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不知多少人早就打着改姓的主意。只是这场盛大的彰显赵朔汗国实力的婚礼,让他们加速了决定罢了。
汉人的军民百姓们,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也对这场婚礼津津乐道,过了十天半个月之后仍在回味。
直到各国使者离开使者返回本国,关于这场婚礼的议论才渐渐平息,转而又热烈的讨论起征扶桑来。
与此同时,征服扶桑,也正是进入了帝国朝堂的讨论日程。
皇宫,大安殿内。
“什么?父王您要亲征扶桑?”
赵赫本来以为,赵朔调他回中都,一是大婚,二是让他领兵征扶桑呢。
没想到,赵朔竟然是御驾亲征!
赵朔点头道:“确实如此。一来,扶桑的总人口,官面上的数字是六百万左右。但是,户籍这东西你也懂,肯定会少于实际人口。我估计,扶桑的人口在七八百万,军队也应该有几十万了。跨海远征如此国度,还是我亲自走一趟为好。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赫儿,这江山总是要交给你的,你也该试着管理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度了。我出征扶桑,中都就由你监国,耶律楚材辅佐。”
“那父王您究竟想出动多少大军呢?”
“海军三个万户,全部出动。其余汉军旗,每旗抽调三个最精锐的千户,由该万户万户长统领。总共十二万大军,随我覆灭扶桑!”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