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王磊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屏幕上,陈独秀和友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一句接一句,全是主义和思想。
王海洋坐在一旁,感觉屁股底下像长了钉子,浑身不自在。
其实。
作为一个现代人。
看惯了那些自由的东西。
对如今李轩所表达的事物。
对这部作品里表达的东西,还是有那么一点本能的隔阂
他偷偷瞥了一眼王磊,对方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可王海洋知道,这只是表面。
李轩这次,真的要栽了。
他用《我不是药神》把观众骗进来,结果就给人家看这个?
有一种预料之中的说教感.在上马列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那些昏昏欲睡的东西.
反噬……
绝对会反噬的。
然而此时。
镜头切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
一群留学生围在一起,手里拿着报纸,脸上全是压抑不住的愤怒。
“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帝制想要当皇帝,中华民国危在旦夕了!”
“卖国贼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华夏民族危在旦夕了!”
台词,依旧是台词。
但说台词的人,不一样了。
一个穿着学生装,留着大胡子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是李轩。
王海洋一眼就认了出来。
可下一秒,他又觉得不对。
那不是李轩。
那个人身上,没有半分李轩的影子。
没有《药神》里程勇的市侩和痞气,没有《新三国》里诸葛亮的飘逸和智珠在握。
他就是站在那里。
眼神里燃烧着一团火。
一团几乎要将屏幕都烧穿的,名为悲愤的火焰。
“同胞们,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同胞们,你们说,怎么办!”
声音不大。
甚至有些沙哑。
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胸膛里吼出来的。
王海洋的心,没来由地跟着一紧。
他看到屏幕里的那些留学生群演,一个个被这股情绪感染,眼眶泛红,拳头紧握。
然后,镜头拉了一个长镜。
从李轩的脸上,缓缓摇过台下每一个学生的脸。
愤怒,不甘,迷茫,绝望……
最后,镜头又回到了李轩身上。
“越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一个镜头。
没有切换。
没有特写。
就是这么一个平铺直叙的长镜头,却蕴含着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
王海洋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不管说教的东西。
如何让人感觉寡闷。
但此时的李轩。
他所表现出来的演技东西。
就是那么的.真。
仿佛就有一种。
他就是那个世界里的人。
无论多少次。
看他的演技都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一个真正的演员。
真正的导演,制片人,完全主宰自身的完全境界。
“无论多少次看他的演技都是一种享受,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王海洋。”
王海洋就一脸复杂。
“嗯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能够和他比较的演员。”
“根本.没有啊。”
……
同一时间,柳美珍酒店的套房里。
金发碧眼的小助理已经快要睡着了。
她靠在沙发上,脑袋一点一点的,像是在钓鱼。
太无聊了。
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这些关于华夏近代史的开端,实在是太枯燥了。
什么共和,什么帝制,什么二十一条……
她一个字都听不懂。
在她看来,这部剧的节奏,比她祖母织毛衣的速度还要慢。
柳美珍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她端着茶杯,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屏幕。
“你看,这就是他们的历史。”她轻声对助理说道。
“嗯……”小助理含糊地应了一声,眼皮都在打架。
柳美珍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她能理解助理的感受。
但她不一样。
作为狮门影业的高层,作为好莱坞的掮客,她研究过华夏。
她知道“二十一条”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份刻在骨子里的耻辱。
屏幕上,剧情进展到了北洋政府的会议室。
袁世凯坐在主位上,面色铁青。
外交次长曹汝霖,满头大汗地汇报着日本的最后通牒。
“……48小时内,必须接受,否则,将直接接管山东……”
“日本海军编队,已有驶往东海迹象……”
“窝囊!”
袁世凯一拍桌子,整个茶杯都跳了起来。
那一声怒吼,充满了不甘和无力。
柳美珍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翘起。
看吧。
这就是她预料中的剧情。
屈辱,无能,软弱。
一个老大帝国的最后悲鸣。
这种情绪,虽然能引起华夏观众的共鸣,但终究是负面的。
看多了,只会让人压抑,让人烦躁。
这和《行尸走肉》那种纯粹的感官刺激,和《绝命毒师》那种高智商的犯罪快感,完全是两个赛道。
它,不可能“好看”。
这是柳美珍的判断。
然而,下一场戏,却让她的眉头,轻轻蹙了起来。
BJ的街头。
一边,是达官贵人出殡的队伍,白幡飘飘。
另一边,是富贵人家娶亲的队伍,红绸招展。
两支队伍,就这么在狭窄的街道上,交错而过。
没有一句台词。
甚至没有一个主要演员。
但那种荒诞,那种讽刺,那种末世般的混乱感,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柳美珍的心上。
好高级的镜头语言。
她下意识地想。
这不是单纯的说教,这是用画面在讲故事,在表达情绪。
那个叫李轩的年轻人……
有点东西。
她刚这么想着,剧情再次推进。
1915年5月9日,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镜头扫过全国各地。
汉口的工人罢工,长沙的商人罢市,学生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
“誓血国耻!”
“拒不承认二十一条!”
那些画面,是黑白的。
带着历史资料片特有的颗粒感。
但柳美珍却敏锐地发现,这些画面,并不全是旧资料。
很多,是新拍的。
李轩用现代的技术,去复刻了当年的场景。
那种真实感,扑面而来。
这不是在看一部电视剧。
这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
一部用电影手法拍摄的,沉浸式历史纪录片。
柳美珍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她感觉到,自己之前的判断,可能……出错了。
李轩并没有在“说教”。
他是在“展示”。
他把那段屈辱的历史,血淋淋地,不加任何修饰地,重新撕开,展示在所有观众面前。
他逼着你去看,逼着你去感受。
逼着每一个华夏人,去重温那份印在民族基因里的……耻辱。
此时。
柳美珍的眼神就认真了起来。
“他又变强了”
在感情上的共鸣点,柳美珍就会更少一些。
但与此同时,她就更能关注到李轩的其他东西。
比如说使用的技术技巧。
更理性的去关注作品本身是否好看。
这是一个很枯燥的题材。
不可置否。
但此时李轩他的沉浸演技。
这些东西就正在。
让这部作品变得好看。
一个在直观的视觉体现。
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好看。
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优秀的视觉体现。
用硬实力。
去顶枯燥的题材。
“简单粗暴的手段,但确实有用。”
看他们飙戏。
从面部表情积累传递的情感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一种让柳美珍都有些意外的结论发生了。
貌似自己就对这接下来的剧情。
有兴趣。
王磊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尖锐的铃声,打破了房间里的沉寂。
王海洋被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拿起话筒。
“王总……是……是宣发部门的电话。”他捂着话筒,小声对王磊说。
王磊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电视屏幕。
“按免提。”他淡淡地吐出三个字。
王海洋按下了免提键。
一个焦急的声音,立刻从听筒里传了出来。
“王总!出事了!《觉醒年代》的网络实时热度……爆了!”
“什么情况?具体说说。”王磊的声音,依旧平静。
“数据……数据很奇怪!”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和激动。
“央视的实时收视率,在第一集后半段,开始出现一个非常陡峭的爬升曲线!现在已经破1.5了!而且还在涨!”
“网络上,微博热搜前十,刚才还是《人世间》占三个,现在……现在《觉醒年代》也冲上来了,直接空降了两个!”
“二十一条到底有多屈辱”
“李轩演的李大钊”
“这两个话题的热度,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还有豆瓣!豆瓣的评分还没开,但是短评区已经炸了!全都是五星!很多人都在说,本来是冲着《药神》给李轩一个面子,结果……结果看进去了!”
电话那头的汇报,语速极快,信息量巨大。
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
很多东西都能实时的反馈。
王海洋听得目瞪口呆。
他扭头看向王磊,发现对方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表情。
不是惊讶,不是喜悦。
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王磊挥了挥手,示意王海洋挂掉电话。
“冷静点,《我不是药神》取得的成绩,那么他在第1集拖拽觉醒年代的收视率,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电视屏幕上,剧情已经进展到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会面。
一个蓬头垢面,狼吞虎咽,说着“这样的国无可救药”。
一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护着被众人殴打的前者离开。
王海洋看着屏幕上那两个身影。
一个,是李轩。
另一个……
“刘和伟……”王海洋喃喃自语。
他认出来了,演陈独秀的,是刘和伟。
一个公认的,戏骨级的演员。
在新三国之后,他已经是实质意义上的视帝了,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帝。
除了没有给他发奖状之外。
他所取得的资源和成就都是真的。
可在屏幕上……
王海洋却看到了一幕让他难以置信的景象。
刘和伟的戏,被李轩……压住了。
不是那种演技上的碾压。
而是一种气场上的,节奏上的,完全的引领。
当李轩饰演的李大钊,眼神灼灼地看着刘和伟饰演的陈独秀时。
当他说出那句:“为华夏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时。
王海洋能清晰地感觉到,刘和伟的表演,是被动地在“接”。
他的反应,他的情绪,他所有的表演节奏,都是被李轩带着走的。
带着他走的,不是演员李轩。
是那个角色,李大钊。
就这样的演技。
谁又敢说。
谁又能说。
“现在就看,他接下来,能否接住《我不是药神》拖拽来的收视率了。”
此时,王磊就看着。
李大钊把自己的大衣,赠予衣衫单薄的陈独秀。
看着两人在樱花树下,约定共同寻找救国之路。
他看着陈独秀坐上回国的轮船,望着窗外的山东半岛,眼神里充满了屈辱和愤慨。
期待这两个人,接下来会做什么。
期待他们,如何去“觉醒”。
“这不是说教片。”
王磊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他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伤疤。”
“然后,他会告诉所有人,这伤疤,是怎么来的”
王磊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王海洋从未听过的……敬佩。
不可思议。
要知道这一次王磊输了的话,可就要失去‘一切’了
王海洋就很佩服,王磊居然还能用如此客观的去评价剧集。
“我们自己的东西,到底落后在哪里?”
他像是在问王海洋,又像是在问自己。
“或许……不是我们的东西落后了。”
“而是,我们……忘了该怎么去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王磊转过身,重新看向电视。
第一集,已经接近尾声。
镜头给到了上海的码头。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正光着膀子,在码头上当搬运工。
汗水和灰尘,混在一起,在他们年轻的脊背上,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印记。
监工的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响亮的鞭花。
少年倔强的眼神,和父亲在轮船上忧国忧民的眼神,隔着时空,交汇在一起。
画面,在此刻定格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