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78章 湘水畔:故友重逢

第278章 湘水畔:故友重逢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官船逆江而上,过武昌,进洞庭,入湘水,不日便抵达了长沙府。

    时值初冬,江面上烟波浩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连续十五日的乘船,让秦思齐眉宇间染上了一丝疲惫,决定在长沙府稍作停留两日。

    一来歇脚,二来,他心中一直惦念着几位在此地岳麓书院求学挚友赵明远、林静之与李文焕。那是在京城冰冷的官场之外,难得的一片温暖绿洲。

    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主要是从京城购置的一些上好徽墨、湖笔以及特意留下的几匹苏杭绸缎,踏着清晨湿润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重返这座闻名天下的千年学府。

    书院内,朗朗读书声与松涛泉鸣相和,空气中弥漫着清雅肃穆之气,那是纸张、墨香与草木混合的味道,沁人心脾。

    拿出文书,官文凭证,门房立刻放行!

    秦思齐很快便寻到了好友所在的学斋。

    斋内,三人正围坐在一张宽大的柏木书案前,为一处经义注解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当秦思齐那熟悉而又带着几分陌生风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斋内的争论声戛然而止。

    赵明远率先抬起头,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猛地站起身,带得身后的椅子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思齐?真…真是你?你怎会在此?按朝廷规制,京官非丁忧或特旨,难得省亲之机啊!”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惊愕与急切。

    赵明远身材高大,面容英挺,眉宇间自带一股疏阔之气,此刻因激动而微微涨红了脸。

    面容清秀、眼神灵动的李文焕也立刻围了上来,他动作更快,一把拉住秦思齐的衣袖,上下仔细打量,语气带着探究与关切:“是啊,思齐,看你这身风尘,莫非是朝廷另有差遣,路过长沙?可有需要我们相助之处?”

    而性格朴实、专注于学问的林静之虽未多言,只是默默站起身,那双总是沉浸在书海中的清澈眼眸,此刻也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与疑惑。默默地将自己位置上的坐垫整理好,无声地示意秦思齐坐下休息。

    看着三位挚友毫不作伪的惊喜、关切,以及那份沉淀在岁月里的熟稔。笑了笑,示意几人重新坐下,亲自执起桌上的陶泥茶壶,为每人斟上一杯早已烹好的清茶。

    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也柔和了初见的激动。

    秦思齐将离京前后的种种际遇,用一种近乎平铺直叙的语气,娓娓道来。

    从万寿献礼那日的机缘与瞬间的荣耀,到婉拒工部与燕王府招揽时内心的权衡与决绝,再到至天子那场突如其来的微服探问,那平静语气下暗藏的惊雷…

    并未过多渲染其中的惊心动魄与人心叵测,语气平静得如同在讲述他人的故事,但其中的起伏跌宕,官场的冷暖炎凉,足以让三位心思纯粹的好友听得心潮澎湃,时而因那简在帝心的机遇而惊叹,又因这看似不公的结局而唏嘘不已...

    “…故而,如今我算是戴罪立功,也好。发配边疆也罢,总归是得了三个月假期,回乡看看。”秦思齐以一句略带沙哑的自嘲结束了讲述,端起那杯早已微凉的茶水,轻轻啜了一口,试图润泽那因长时间讲述而有些干涩的喉咙,也借此掩去眼底的复杂情绪。

    斋室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钟鸣。

    李文焕长叹一声,用力拍了拍秦思齐的肩膀,力道之大,让秦思齐微微晃了一下:“思齐,这一路坎坷,辛苦你了!”也明白了名利场中,拒绝攀附是需要付出何等代价。

    赵明远则是剑眉微蹙,脸上浮现愤愤不平之色:“我,外公(李尚书)……唉,还有那燕王,堂堂亲王,气量竟如此狭小?思齐你不过是遵从本心,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罢了!难道不依附他们,便是有罪不成?”话语犀利而直接,带着少年人的锐气。

    始终沉默的林静之,此时抬起眼,目光沉静地看向秦思齐,缓缓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思齐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远离应天是非之地,跳出那樊笼,未必不是幸事。绥德虽苦寒边远,然正可摆脱掣肘,一展抱负,踏踏实实为民做些事情,强似在翰林院修书撰史,空耗岁月,与那些人虚与委蛇。”

    三位好友的理解、支持与毫无保留的关切,如同涓涓暖流,汇入秦思齐的心田。三人关注的不是自己官职的升降,不是自己未来的前程,而是自己这个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安危。

    秦思齐到访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迅速在书院内扩散开来。现任山长,一位德高望重、须发皆白的老儒,亲自向秦思齐发出邀请,希望他能以新科探花、翰林官的身份,暂且抛开旅途劳顿,为书院学子讲学一堂。

    秦思齐略作思忖,便欣然应允。这不仅是对好友盛情和书院尊敬的回应,他也想借此机会,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尤其是经过京城风波后对学与用、知与行的更深层理解,与这些未来的栋梁交流碰撞。或许,也能在他们心中播下一些不同的种子。

    讲学那日,书院最大的学堂内,早已座无虚席。不仅堂内蒲团上坐满了青衿学子,连窗边、门口,乃至堂外的石阶、廊下,都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年轻面孔。

    许多人并非纯粹为学问而来,更是想一睹这位年仅弱冠便高中探花、献礼惊动圣颜,却又传奇般外放边州的探花郎究竟是何等风采,想听听这位经历了大风大雨的年轻官员,会讲述怎样的道理。

    当秦思齐一袭青衫,从容步入讲堂时,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叹。

    但见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虽经风霜,却更添几分沉稳。举手投足间,既有翰林的清雅书卷气,又隐隐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书生的干练与从容,那是经历过实务锤炼和风波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气质。果然名不虚传,玉树临风!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