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李文焕笑着提醒:“明远,慢些吃,没人跟你抢。小心噎着。”
林静之则打趣道:“看明远兄这般吃相,不知情的,还当我岳麓书院苛待生徒,饿煞了学子呢。”
李振也恢复了精神,笑道:“虽无饿煞,却也相差无几了。偶尔下山如此犒劳一番,实乃必要之举。”
酒足饭饱,赵明远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叹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诚不欺我!唯有尝过书院清斋,方知世间美食之可贵啊!”
几人又去茶楼小坐,品茗消食,闲谈一番,这才采购了些文具、书籍以及耐存放的糕点零食,准备带回书院。
回程的路,显得格外漫长。腹中饱胀,加之采购了些物品,攀登那登山古道更是艰难。赵明远早已没了下山时的冲劲,一步一喘,哀嚎连连:“失策…失策…,还是应该点轿夫,抬上去,不应该自大…这石阶怎地好似比来时陡峭了许多…”
秦思齐和李文焕一边一个,几乎要架着赵明远往上走。林静之在一旁忍俊不禁。李振更是落在最后,面色发白,全靠林静之搀扶。
好不容易捱到书院山门,几人皆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看着身后漫长的石阶,再想想斋舍中那些尚未完成的课业札记,方才美食带来的愉悦似乎也被这疲惫冲淡了几分。
赵明远瘫坐在山门外的石墩上,有气无力地总结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书院这安排,真是用心良苦…让你等偶尔下山打打牙祭,却又用这‘天梯’般的回程路告诫你,口腹之欲虽可暂享,然求学之路艰辛,仍需克制与付出…唉,这顿好的,代价不小啊!下次上山还得叫轿子。”
秦思齐擦着额角的汗,闻言深以为然。
话虽如此,如何适应却是难题。秦思齐选择的方式是更加自律和反思。他坚持每日晨读暮省,更加用心地揣摩书院推崇的湖湘学派的著述风格与思想脉络。然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来支撑。
于是,每日天蒙蒙亮,当书院大多数同窗还在梦乡或刚起身诵读时,秦思齐便会准时敲响赵明远的房门,然后与同样被征召的林静之、李文焕会合,四人一同进行辰跑。
这成了他们一天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沿着岳麓山青石板小径慢跑,呼吸着清晨凛冽清新的空气,耳畔是鸟鸣泉涌,远处湘江如带,晨曦微露,染红天际。
暂时抛开学业压力,几人边跑边闲聊,或是赵明远插科打诨,或是交流前日读书心得,或是李文焕、林静之介绍些长沙风物。
汗水挥洒间,疲惫与郁气似乎也随之排出体外,精神为之一振。跑完步,通体舒泰,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效率反而更高。但几日下来,竟也渐渐习惯了这晨间运动,气色好了不少。
然而,书院安排的体能锻炼远不止于此。这日,斋长通知,所有交流生徒次日需参加书院的射礼活动。
李振一听,无奈道:“拉弓射箭,岂是吾辈书生所为?”
张祥瀚也面露难色,他们更倾向于埋首经卷,对舞刀弄棒之事兴趣缺缺。
秦思齐却想起了山长曾言:“射礼废而天下无君子矣,文武二而天下无全材矣。”
对此颇感兴趣,劝道:“山长此言大有深意。射礼非是嬉戏,乃古人观德修身之重要途径。我等读书人,若只知文事,手无缚鸡之力,将来如何为国奔走,为民请命?况且,张弛有道,或许能从中领悟些不同的道理。”
次日,众人来到书院东侧的射圃。但见场地开阔,远处设有多排箭靶。一位身着劲装的武艺教习已在此等候。旁边兵器架上,摆放着制式统一的弓矢。
教习首先宣讲射礼之源流与意义:“射者,男子之事也。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夫射者,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此可以观德行矣!”
强调习射绝非争强斗狠,而是陶冶心性、端正仪容、培养专注与毅力的过程,是君子“六艺”之一,不可或缺。
随后,教习开始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如何站立(“足如磐石”)、如何握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如何搭箭(“矢无虚发”)、如何瞄准(“目无流视”)、如何发力(“息如抽丝”)。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身心合一,符合礼仪规范。
学子们换上统一的素色儒服,依序上前领取弓矢。弓是标准的学子轻弓,约三石力,木质弓身缠着防滑的细绳,裹着薄薄的筋角,分量不重,但对这些平日只握笔杆的书生而言,拉开也需一番力气。
秦思齐领到弓,仔细感受其质感与平衡。他按照教习的指导,凝神静气,双脚不丁不八站稳,缓缓开弓。
并未急于发射,而是仔细体会着内志正,外体直的要求,努力让躁动的心绪平静下来,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远处的靶心。
屏息,放箭。箭矢嗖地飞出,虽未中靶心,却也稳稳扎在了靶子上沿。
教习微微点头:“姿态端正,心神沉稳,初学已属不易。”
反观李振,则显得有些毛躁。力气体能本不错,但心浮气躁,开弓急促,瞄准草率,连续几箭都脱了靶,甚至有一箭歪得离谱,引得旁边几个学子窃笑。他面红耳赤,愈发着急。
张祥瀚则有些畏缩,手臂微颤,箭软绵绵地飞出不远便落了地,显然对此道毫无天赋亦无兴趣。
射箭练习后,还有相关的理论课程。教习会讲授《武经总要》中的基础内容,如阵法辨识、旌旗金鼓之制、乃至简单的兵器维护知识。
秦思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在课后找来《武经七书》简要翻阅,虽然深奥的兵法策略一时难以尽懂,却也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出将入相并非虚言。
李振和张祥瀚也只是勉强听讲,笔记都记得寥寥。
自此,射礼课成了秦思齐的固定科目。射之一道全凭学子喜爱,是否参加全靠自觉。
秦思齐是其中少数真正乐在其中的学子之一,他享受这种需要极致专注与身体控制力的活动,每次课都认真练习,进步显著。
射礼课带来的心性磨练,似乎真的对秦思齐的学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日,他又完成了一篇关于优化长沙府境内驿传系统的策论。文章不仅引用了《周礼》中关于邮驿制度的记载,分析了当前驿传的效率瓶颈,还创造性地运用数算方法,根据不同路段的车马速度、人员换班频率、公文紧急程度,设计了一套分级调度和成本核算模型,既保证了效率,又力求节约财政开支。
文章呈上后,得到了讲习的高度评价:“引古鉴今,切中时弊,术数之用,恰到好处,非为炫技,实为解困。甲等。”
终于获得甲等评价!秦思齐长舒一口气,多日的苦闷与摸索终于有了回报。
赵明远看着秦思齐那篇得到甲等的策论,似乎若有所悟,只是嘟囔道:“那我这篇《赋税论》你再帮我看看,总觉得哪里不对…”
秦思齐笑着接过文章:“好,你我一同参详。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