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无论是不是演的,福王朱常洵就藩的时候与郑贵妃母子二人泪别,在封地与父母书信不断,由于万历皇帝对于他的书信所言每每十分重视,甚至一度引起朝中大臣的嫉妒。
然而,按照朝廷的制度,亲王就藩以后不能再回京探亲,甚至直到万历皇帝驾崩,在大臣所拟定的所谓皇帝遗诏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宗室亲王藩屏为重,勿得擅离本国”,阻止了福王回京奔丧。
万历皇帝不喜欢自己的太子,而光宗又同样不待见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以至于在朱由检的记忆里,对于万历皇帝的样貌竟然毫无印象。
数百年后,万历皇帝的墓穴被人掘开,通过查看他的骸骨,人们才发现万历皇帝生前腿部残疾,右腿比左腿短一截,股骨头完全坏死,髋关节和脊柱变形严重,使得他已经基本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他与大臣反复提及自己腰痛腿软,行立不便,步履所至,痛彻心髓,用于解释自己为何不郊、不朝。
他牙齿没了半边,左侧颌骨萎缩,对比正常人少了半个手掌的位置,他出土的颅面部让人看着就牙疼,如此必然会造成面部凹陷且左右两侧不对称。
他不上朝或许并非单纯的懒政,而是病痛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使得他不愿意走到大庭广众之下。
没有人能够在因病毁容的情况下,坦然地作坐朝堂上,去接受群臣百官的审视,这既是为了维持他最后的、可怜的个人尊严,也同时是尽力维持住帝国皇帝的国家形象。
万历皇帝怠政固然对大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罪责无可辩驳,但也要承认,他的怠政是有其现实的、不可抗的因素所导致的,而并非是仅仅出于个人的懒惰和不愿意承担责任。
不熟悉他的言官当然可以攻击他,一口咬定他是好色贪杯、装病偷懒,可是在他那样的身体条件之下,情色恐怕并非是他需要考虑的。
他的晚年都在与疾病做抗争,想方设法缓解自己的痛苦,所谓的独宠郑贵妃,或许并非是郑贵妃有着怎样的绝色,而仅仅只是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对于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女人的心怀感激罢了。
当君王的身体情况不再适合他所身处的位置,无法完成他所应当履行的职责,那么他最好的选择或许是退位让贤。但历朝历代的皇帝,并没有为他提供一个成功的皇帝退休的样本,大明同样没有先例可供他参考。
或许这是他留恋权势的恋栈行为,又或者他单纯只是不知道怎么办而已,也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毕竟他也总以为自己快死了,没想到最终拖着病躯还活了那么久。
对于福王,明史记载他“日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野史提到“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不能远走,贼得而杀之,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
以朱由检现在所看到的情况来说,福王确实是比较胖,面有酒色财气,但也不至于真的胖到三百多斤的非人体型,贰佰斤顶天了,或许是他后来再继续变胖了,又或许只是清修史书对明朝的系统性、习惯性抹黑。
不过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大明的这些藩王也确实都被养废了。他希望天下的藩王能够支棱起来,为他分担压力,承担平衡士绅团体、监督百官、救济厮民的责任,但他发现这群藩王大都也只不过是一群平庸之人罢了。
不过依照大明的情况,若是有为藩王,很可能活不到现在,这算是制度与藩王本身的双向奔赴。但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嘛,很多人包括朱由检自己也只是命好罢了,并无什么出色的才能,人才从来都是稀缺的。
但即使是平庸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也可以干出不凡之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听起来多少带着些道德绑架的意味,而责权一致则更符合现实的逻辑,这也是朱由检所希望在大明当下社会达成的思想共识。
读书人因多读书获得权力,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但实际上,读书这件事本身是对其的内生要求,对外是不做功的。
也就是说,读书人并没有因为读书这件事就对大明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他们是不可以理所当然地享有权力和特权的,在国家授予他们官职的同时,本身就应该附带着他们所需要履行的义务。
占据社会资源多的贵族士绅,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负,这并非是简单的劫富济贫,而是他们本身所需要承担的社会义务。
因为缴纳的赋税不只是用于民生建设,其实本质上是富人对国家所缴纳的、用于保护自己庞大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家大业大,就要多交保护费;财产多,就要多缴税,其实是合理的。
但可惜的是,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权力本质来源是暴力,理论上是自上而下的,但在权力的现实运行之中,却形成了“权力自下而上流动、自上而下分配”的局面。科举制打破了世家门阀对权力的垄断,同时也模糊了权力的界限。
官员对皇帝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而这其中并没有见到百姓们的身影。所以,百姓并没有分享到权力,天然就会受到欺负。原本科举的存在,尚且给百姓留了一道上升通道的口子,可以迷惑百姓,让他们心中有个念想。
但当科举制度运行了二百多年,这个制度也被锈蚀。明初太祖所设置的州县社学、卫所的卫学开始朽败,或是因为财政问题无法维持,又或者别是什么,百姓免费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在科举上不再具备竞争力。
寻常人家的孩子能够考中的概率变低,甚至即使考中了,也只能像是河曲知县那样,被下放到最脏、最累、最没有盼头的岗位。百姓们醒悟过来以后,读书的意愿会降低。失去了权力上升通道,大明将会进入一个超稳定社会:
官吏的儿子还是官吏,将军的儿子继续当将军,木匠的儿子还是木匠,子承父业成为常态,成为理所当然。
这种看似稳定的社会,怨气也在急速积攒。首先是百姓们的思想被解构,家国大义被瓦解,因为他们又不曾分享到权力,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不是很可笑吗?!
而食利阶层也开始自我瓦解:当权力的传承无需经过百姓的首肯,也不需要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斗争,而只是简单的血脉传承,掌权者也就会被逐渐养成一群废物。
此时,他们还可以装腔作势,还可以道貌岸然地去愚弄百姓,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垃圾终归是垃圾。当谎言被戳破的那一刻,嘭!虚弱不堪的权贵将会被愤怒的百姓撕碎!德不配位之徒终将会被反噬。
对于如何给百姓上升通道的事情上,朱由检也暂时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但至少他能够勉强维持军队的上升通道。而想不被撕碎,那么自然需要让食利阶层拥有其配得性,分享利益是消解下层怨气,武装他们,是抛弃幻想,两手强、两手抓。
朱由检明确的告诉这些藩王,以后他们的安危就要依赖自己解决了,朝廷的军队是用来解决外敌,稳定秩序的,其中不包括给宗藩当保镖这个选项,接下来受天灾影响,大明或许将不会再这么和平,朝廷有余力的情况下会赈灾,顶不住了那也没办法,后来事如何,只有天知道。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