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李念笑道:“赵恒虽无能,但他不是晋惠帝,非天生痴傻,当然没有立即相信那些官员所奏。他派了信任的内侍去实地了解蝗灾的情况。”
后面发生的事用脚趾都能想到,冯去疾道:“赵恒派出的内侍与那些官员勾结,替他们在赵恒那瞒报了蝗灾实情。”
李念点头:“正是!而且,当时的赵恒已迷信鬼神成痴,他们要是像赵恒说明蝗灾的真实情况,未必讨得了好,且还会得罪那些上奏蝗虫自杀的官员,连寇准都上奏他所辖地区内的蝗虫自己抱草死了。”
这属实是当时的政治正确了,谁敢实言蝗灾很严重,那就是政治不正确。
听到寇准也随大流瞒报蝗灾,始皇摇头道:“这寇准也非忠耿之臣!”
王绾却笑道:“不过是上行下效,上有何君,下有何臣,那寇准能在宋廷栖存下去,甚至做到宰相之位,必不是忠直之臣!”
能在宋朝这群“豪杰”中生存,还脱颖而出成为宰相,这寇准肯定不是那种铁面无私、老实正直的大臣。
李念笑道:“直言禀明实情不一定讨得了好,不如随大流,万一蝗灾真自己消退了呢,即便后面被赵恒发现他们撒了谎,也还有其他人与他们一同担着。”
“于是,赵恒派出的内侍不仅没禀明实情,反而与赵恒说蝗虫的确在自杀。”
“赵恒听了内侍的汇报后大喜,以为他勤勉修行、供奉仙神成了,蝗虫真怕了他的神威。”
赵恒当时的心情估计是:哈哈哈,哈哈哈,道爷我成了,道爷我成了,都看到没有?那些蝗虫畏惧道爷神威,主动自杀。
一北宋真宗版“道爷我成了”!
不得不说迷信鬼神、崇尚修仙也是大怂的又一“优秀”传统,“靖康之耻”会发生也与这传统有关。
要不是宋钦宗等人信了郭京的“六甲法”,金人还不一定能破城。
“但赵恒没高兴几天。赵恒不出皇宫,看不见各地的蝗虫,可蝗虫会飞,可以主动来找赵恒啊。”
“几日后,赵恒正在皇宫与大臣商议国事,忽天色一黑,一眼看去,只见密密麻麻的蝗虫自天上飞过,有蝗虫甚至飞入金銮殿。”
蒙恬笑道:“这赵恒还没得及高兴两日,便被打了脸,痛快,痛快,可惜这些蝗虫不能食了赵恒!”
对古代而言,蝗灾可不是小灾小祸,而是大灾,一旦发生,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阻止,否则其一旦壮大,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蝗虫成灾,所过之地,庄稼草木被吞吃一空,而没了庄稼,多少人要成为流民,多少人要饿肚子?
甚至被饿死!
这都是那帮不干人事的宋朝官员及赵恒造下的孽,明明蝗灾已在肆虐,却把最佳治蝗时机错过,酿成更大灾祸。
李念道:“虽说赵恒是被官员隐瞒才不知蝗灾实情,但若非其迷信鬼神,官员们知晓其性子,故意讨好他,又怎会发生此事?”
“且只要脑中无疾,便能明白蝗虫怎可能自杀?还不吃庄稼,只喝水,这等鬼话,晋惠帝也未必相信。”
晋惠帝人是天生智力有缺陷,可赵恒是自己作的,比晋惠帝还不如!
李念接着道:“在知道自己被骗了后,赵恒派人去治理蝗灾,又处置了欺瞒他的官员。”
“赵恒迷信鬼神也是宋室传统,后面那几位也继承了这传统,那位大书法家甚至被称为‘道君皇帝’。”
嘉靖捞钱修仙算个啥,看人徽宗钦宗,迷信到连国家都给亡了。
这么一比,嘉靖甚至还挺有本事,虽说为了修仙把天下刮的“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但没搞得亡国。
“赵恒在位二十五年,其于至道三年即位,于乾兴元年病逝,其对宋也有些功劳,但不如其父伯,其所为多是在父伯立下的基础上延伸修补。”
“宋恪守祖制、尊奉祖宗之法也是从他这开始形成。功劳不多,过错不少,只是这些过错未导致宋在其手中亡国,像后来西夏裂土建国,交趾对宋造成危害都和赵恒有关。”
“其实,赵恒时期,宋有机会统一交趾,当时交趾内乱动荡,交趾内部还有人向宋廷请求出兵平定交趾,如此大好时机,却被赵恒拒绝,而拒绝的理由是:祖先开拓的疆域已经足够大,守住现有疆土即可,何必再劳民伤财去贪图那些无用之土?’”
蒙恬讥讽道:“开疆拓土劳民伤财,所以其泰山封禅,大修宫室,迷信鬼神便不劳民伤财?”
把钱拿去开疆拓土和把钱自己享乐玩了,那能一样?
就像我大清,拿钱发展国家打洋人哪有拿钱修园子、多吃几个菜重要?
赵恒否决对交趾出兵的理由也是华夏古代许多皇帝大臣的想法,华夏之外都是些蛮夷无用之地,得来无用,守好自家这一亩三分的良田就好了。
“后来到神宗朝时,神宗和大臣王安石都曾指责是赵恒让宋失去了统一交趾的良机,遗祸到了那时。”
“赵恒驾崩后,宋廷群臣为其上谥‘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在赵恒后,由其子赵祯即位,这也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一位皇帝,其庙号‘仁宗’,常称为‘宋仁宗’。”
看到李念说到“宋仁宗”三个字脸上露出的笑意,冯劫笑道:“庙号定为‘仁’,说明这赵祯除仁德外,再无其他能为,唯有一‘仁’可取。”
要是有其他更大更好的功绩,至于会被立一个“仁宗”的庙号?
做皇帝可不是当一个大善人,这位被称为“仁”,名声如此好,大概是其老实仁厚,让各方都吃得盆满钵满,当然在他驾崩后,愿意称其一声好。
这样的大善人,谁能不喜欢,谁能不叫一声好?
李念道:“历史上有很多人赞扬赵祯,称其为仁君,称其贤慈,称其是英主,以赵祯同汉文相比。”
这显然是拉低了汉文帝的档次,赵祯也能跟他坐一桌?
其实这些人评价赵祯为贤主,多是希望自己也遇上赵祯这种帝王。
“但这些人下意识忽略了,也是在赵祯在位时,西夏建国,他向辽国增加了岁币,侬智高举兵反宋,三冗和土地兼并问题日渐严重。”
“有人说‘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两陲,费累百万;然帝性恭俭寡欲,故取民之制,不至掊克’,这是忽略了与辽所增的币,与西夏增的赐实则都出于民,那是赵祯节俭出的?”
“赵祯倘若有本事,他就自己种田织衣,由自己来给辽人增币、夏国增赐,否则别拿从百姓那征来的税赋去成就他的恭俭仁德之名!”
供给辽人的岁币,给西夏人赐的银、绢、茶等物都出自百姓,赵祯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他自己少享受了一些,这也能算是赵祯恭俭仁德?
在李念看来,恭俭个屁,仁德个屁,真正恭俭仁德的是供养了这帮王八蛋的宋朝百姓。
该歌颂的是劳苦大众,而不是赵祯这高高在上的帝王。
什么半夜里想喝羊肉汤,但不忍心劳烦人,怕成为定例,所以忍耐住了?
咋不想想天下间有多少宋人百姓半夜里饿肚子,也只能忍着。
而且,他们可不会奢想有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一碗清粥就足以。
就这破事还能被记录下来,成为赵祯仁德的事迹。
且要这些仁德有多少用?
有本事打败辽国,夺回燕云,灭掉西夏,统一交趾,从此不用给岁币,减少百姓负担才是真仁德。
始皇等人看到李念有些愤怒,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李念平复下情绪,向始皇行礼:“臣失仪,请陛下责罚!”
对李念会生气会动怒,始皇不仅不在意,心里还挺满意,说明这小子还是个性情中人,要是某天这小子变得喜怒不形于色,他反而会心生戒备。
始皇也不会真的责罚李念,道:“就罚你继续讲说这北宋之事!”
“臣遵旨!”
李念道:“对这赵祯的评价,臣认为‘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虽恭俭,而治乱相半,不足道也……’、‘仁宗之弊,患在废弛’等评价更中肯。”
“对于仁宗时少刑律,有人提出了一个看法,‘宋仁宗四十年中,君子小人相杂并进,河北西夏,日寻兵革,苟安之不暇,何暇致刑措哉?’”
确实,忙着处理和辽人、西夏等问题,根本没功夫对内致刑措。
“另有人评价:‘仁宗之世,宋尚称盛,元昊骚扰西陲,得一良将以平之,犹为易事。’”
“‘仁宗之驾驭中外,未尝不明,而失之于柔……仁宗以仁称,吾谓乃妇人之仁,非明主之仁。’”
始皇等人听了这评价后,都点了点头,这便是宋仁宗这“仁”有问题的地方,其“仁”非帝王明君之仁。
明君之仁当是利于国利于民,能为国为民谋利,而非被一群外国人和一群既得利益者吹捧为仁。
“赵祯能即位,原因很简单,他前面的那几位兄长都死了,只剩他一个,赵恒若不选他,那就只能从宗室过继。”
王翦好奇道:“那赵恒有几子,除赵祯,都死了不成?”
身为皇帝,应该儿子挺多的吧,咋会死得只剩一个?
李念道:“据史载,赵恒有六子,前五个都早亡。”
蒙恬也来了兴趣,死一个很正常,可死了五个,这不太对劲吧。
对蒙恬的疑问,李念道:“不仅是赵恒六子死五,赵祯也同样如此,他有三子十三女,其中三子十一女皆早夭。”
就算宋朝孩童夭折率可能比其他朝代高,但这么个高法,委实离谱了点,生十六个子女,十四个都早夭。
再加上赵恒六子五夭,这其中必有问题!
始皇几人这时又想起李念说赵宋皇位传到了那位大书法家手中,那位大书法家便不是赵恒这一脉。
应是这赵祯绝嗣,遂从宗室过继了一位男丁继承皇位。
王翦道:“这么多皇子皇女夭折,事出必然有因。”
李念道:“事实上,不仅是赵恒、赵祯,宋神宗赵顼生十四子,其中也有八位早夭,宋哲宗生四女一子,两女一子早夭。反倒是大书法家,据说生有子女多达八十位,活下来的也不少,可惜遇到了‘靖康之耻’。”
赵佶之前,宋朝皇帝子嗣不昌,赵佶倒是生了很多,甚至被俘虏到金国时还在生。
“后世对此事有些猜想,猜测可能是宋皇宫内可能有放射性物质。”
王贲道:“何谓放射性物质?其竟能如此厉害,使人子嗣早夭?”
李念思考了下,以始皇等人能听懂的话解释道:“放射性物质是后世的一种称呼,在天地间自然存在的这类物品,一般看起来极为漂亮,有的在夜间可放光,若不知其危害,恐会当作珍宝。”
“放射性物质会一直向外释放肉眼不可见却能伤害人体的辐射,其不会立刻杀死人,而是使人体日渐消弱,最终才使人死亡。”
“且其对人体的伤害,还会累及子嗣,像父母长期受放射性物质影响,其更难怀上子嗣,即便怀上,所生子嗣出现畸形的概率也很高,更易夭折。”
始皇等人听后,在心中决定,之后要对皇宫、家里清查一番。
这放射性物质漂亮,夜里能发光,肯定有人当作奇珍珍藏,哪会想到这竟然是杀人利器。
蒙恬道:“子嗣尚未生出,这放射性物质为何能影响到?”
李念还未答,王绾代他答道:“子女乃父母阴阳交合而育,这放射性物质损害父母身体,使之阴阳受损,自然会影响子嗣。”
这么说也行,李念之前给始皇讲说基因、染色体时,也曾用阴阳二气来让始皇更易听懂。
李念笑道:“首相所言倒也不错。那赵宋皇宫中恐有放射性物品存在,被赵宋皇室当作珍宝放置于宫内,长年累月与放射性物品相处,自会出问题。”
始皇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位……书法家为何不曾受影响?”
是啊,赵恒、赵祯、赵顼、宋哲宗都受了影响,为何那位大书法家不受?
还子嗣兴旺!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