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第五形态 > 第三千二百一十九章 气运福照

第三千二百一十九章 气运福照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馆陶公主府的丹炉已经放置了很久。

    这尊丹炉的构造并不出彩,特异的能力就源于炉中的煤石。

    只需要引火燃烧,这尊丹炉就有足够强的火焰,而且馆陶公主府还有一筐煤石。

    这尊丹炉在过往无人问,直到新帝前往馆陶公主府求丹炉才拿了出来。

    “来人,点火!”

    新帝见过烧木材烧炭,他还真就没见过烧土烧石头。

    纵马从上林苑而出,众人奔行了六十余里路才到达发现地点。

    馆陶公主府的搜寻负责人是董偃。

    董偃身姿体态依旧风度翩翩,他双手不曾沾染煤灰,看得出是馆陶公主府推出来的领赏者。

    新帝吩咐了一声,不熟悉煤石特性的董偃几欲让人直接在这片露天煤矿直接点火。

    “拿出来点火测试,这种地方不能沾半点火星子!”

    张学舟不得不开口,免得疏忽下有火苗引燃煤石凭添麻烦。

    “拿出来拿出来!”

    新帝挥手,示意馆陶公主府的人员照做。

    有人拿了锄头一番挖,等到挖出小半筐煤土,随后堆积到了空地上,又不断用火折子点火燃烧。

    外层的土煤品质不算高,点火了好一会儿才见黑烟升腾,又不断冒出点点火星。

    “这种土果然能烧起来,里面的黑石呢?”新帝问道。

    “回统领大人,黑石需要挖掉丈深的黑土才能挖出!”

    董偃一时无法准确回答,迅速叫了一个年老的修士前来。

    这种回答让新帝点了点头,又开始询问老修士关于这片黑土和黑石的区域,又有可挖掘的深度,甚至包括可能的产出。

    这些问题听上去简单,但回答的难度极高。

    老修士一时间难于确定回复,比划了好一会儿依旧支支吾吾。

    “此处应该是一座山,不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来炼丹冶炼完全足够了!”

    炼丹所需的煤石有限,煤石真正的用途是用于冶炼打造刀剑等物。

    张学舟参考了老修士所说,只觉这片露天煤矿的规模不小,如果地下连着的矿脉比较深,那用途就极为可观了。

    一片露天的煤矿不算离奇,但要验证煤石能燃烧是小概率事,荒郊野外掘地三尺就为了挖土烧火,这种事很少有人会做。

    而顶层的煤土燃烧质量不佳,这更是提高了使用门槛。

    张学舟猜测说了一声,新帝不免满眼的红芒。

    新帝懂剑不懂冶炼,但平阳侯府通晓冶炼之事,平阳公主不止一次抱怨打铁炉子里的火焰不纯,从而导致冶炼的兵器韧性不足易折,好的火种也是冶炼所需。

    “来人,挖深处的黑石,挖了回长安城,持这枚特令入城!”

    此时探查到位,新帝只剩下前往平阳侯府冶炼验证。

    他脸有兴奋,虽说推动引剑术没能一气呵成,但他的运气相当不错。

    时间只是短短两个月,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就探查到了产出源头,而且源头的可燃物远较之他想象中要多。

    如果说丹药改变的身体内在,从而增强个体实力,冶炼则是改变身体的外在。

    长矛、长剑、盔甲、羽箭等武具与冶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哪怕改变提升一筹,这也会带来胜负天平的作用。

    修士搏杀和战争的优势并不完全凭借修为而定,涉及内外因素双管齐下才能提升胜率。

    此时的优势显然一点一点在堆积,一些优势甚至让新帝从来都没预料到。

    “气运之术果然奥妙无穷,可惜被淮南王恐吓了数年,又有父王告诫,我一直不敢冒然修行,也幸得此术不需要日复一日苦修累积……”

    新帝心中极为快活。

    他有几分苦尽甘来的美妙感,甚至与运术有相见恨晚之意。

    但凡能感受运术的奥妙,这种滋味确实会让人上瘾。

    新帝只觉事事通畅的感觉太好了。

    不论是实现引剑术,还是黑石提升冶炼技术,只有真正有所得,新帝觉得运术的反噬也没什么了不起。

    再怎么反噬,运术总归不可能将他学成的术收回去,而冶炼成功的良品武具也没可能忽然变脆折断。

    反复思索了数次,新帝脑袋不免有几分微醺之感。

    “东方朔,你第一次享受气运时发生了什么,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

    等待众人挖掘煤石时,新帝不免询问张学舟所涉气运相关,他想听听张学舟到底走了什么运,而后又遭了什么厄运,最终走到当下这番模样。

    “我感觉自己好像受益,但又感觉自己似乎没受益,如果您要问第一次,这要说到我与董夫子一次同行,我们当时只是期望旅途平安……”

    张学舟侃侃而谈,提及着第一次接触《坟经》。

    那时的他们心思很简单,遭遇了御兽宗拦江的打劫,他们只希望通向北地顺利。

    这份心愿最终实现了,运气不太好的地方在于董仲舒等人到达后被关到了监牢中,同样没少受折腾。

    “北地那边秩序很不稳定,韩安国巡查时的阻力非常大”新帝低语道:“这次打散南军和北军,那边的混乱不算小!”

    虽说没有亲自前往北地军区等处进行实地调查,但北地的问题不止持续了一日。

    李广驻守北地看似很稳,但李广更多是只是率领亲兵行动,麾下十几万人马基本都是驻扎各处,少有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

    这也是李广在北境驻守了二十余年,至今都不曾有大功的原因之一。

    新帝遣了程不识回西境雁门关,又遣了李广重回北地,这两人的职位看似依旧没变,但新帝心中有更换大将的念头,甚至在予以施行。

    譬如他支持卫青挑战程不识,这就是一种试探性的方式。

    但凡没什么问题,卫青能稳住局面,而程不识又识相,这份权力或许就这么顺理成章过渡。

    至于取代李广的难度较高,新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特别的人选。

    他有数次安排韩安国,甚至助推了韩安国成为领军马邑伏杀战的领军大将,但韩安国的表现让他有几分失望。

    这位真我境修士的能力逊色一筹。

    经历了引剑术,又有张学舟叙说相关,新帝清楚了韩安国和李广的差距,当下已经不再强求韩安国强行上位。

    他将目光放向新人,也只愿这其中有什么狠角色,从而可以取代李广。

    新帝倒不是怀疑李广放弃这位大汉王朝第一武将,而是他发现李广有较大的缺陷,更多是一种个人的小户思想。

    李广管制不好北境军区,多年的小集团作战欠缺成效,这也证明了李广那一套精锐兵团的军事方案玩不转。

    朝廷曾经给了李广二十年的时间,新帝觉得自己主政的这一朝没可能再给二十年。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