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虎蹲炮这种,不是神机营用的,神机营装备的是大将军炮和大型佛朗机炮、鸟铳,这种原始步兵炮其实是五军营使用。
在军阵之前布置虎蹲炮,等敌军杀到近前时给与迎头痛击。
至于之后,就算敌军继续冲锋和军阵碰撞,也无法产生多大的冲击力了。
毕竟,冲在最前面的往往都是敌军精锐,已经被虎蹲炮大量杀伤。
魏广德说这话,其实也隐含了他和张科对京营重新打造的计划。
京营实际上已经废了,但是废物里总归还有两三万精壮。
大明的京营从隆庆大阅开始,兵部一直勉力维持着三千营和神机营的战力,好不容易凑出来的骑兵和火器手,当然不会再让他们被打回原形。
好在这两营兵马总共不到万人,维持起来比较容易。
而五军营规模最大,也是京营的主力,按照兵部的典策,就算不包含山东、河南等卫所的外军,实际兵力也应该在十二万人左右。
但是,这里面大部分已经是勋贵吃空饷的工具人。
对此,兵部毫无办法,除非文官集团真要和勋贵撕破脸。
但关键是真要实点人数,皇帝未必会答应压缩五军营,最大的可能就是让五军都督府负责勾选军户。
也就是把民户强行转变成军户,让他们家人出丁进入军营。
当初南京因为振武营兵变,就把缺额捅了出来,之后南京兵部勾选军户,结果人虽然凑齐了,但却导致数万百姓逃离,沦为流民。
地方上花了不小力气才把人又安抚下来,更别说那些被勾选的民户,许多都是坚决不干军户的。
这也是嘉靖后期,江南大肆扩张营兵的原因,卫所兵实在是没法勾选了,临时当兵吃粮有人愿意,但是一旦要把家庭变成军户,根本就没人愿意去。
于是,为了避免京畿附近百姓也大量逃离,勾选军户之事肯定是不能进行。
稳定压倒一切,都是各个时代的主旋律。
为此,魏广德自然只能另辟蹊径,表面上维持庞大的五军营,兵部也按照惯例拨给军饷,让勋贵满意。
但是在私下里,将残存的几万人挑挑捡捡分出两万多人编成一个缩小版五军营。
对五军都督府的回复就是应付每两年一次的大阅,这样光是京营也能拉出三万人给皇帝、内廷看看。
这两万多人,组成前后左右中五军,每营也就五千人左右。
现在嘛,勉强算是一支军队,毕竟每月集中训练三次,士卒也能拿到五成饷,维持小家庭温饱倒是可以。
兵部也不考虑征调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军了,每次征调班军其实都搞的鸡飞狗跳,银子花了不老少,效果却达不到预期。
于是,他们也曾考虑扣两万人的军饷,招募营兵充数。
这事儿自然是无疾而终,毕竟两万人的军饷每年是笔大数字,勋贵也不愿意放弃。
倒不是他们这些公爵、侯爵舍不得,而是下面家族里那些晚辈,就靠吸京营的血维持生计。
兵部改动,他们就会在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京城的勋贵,早就已经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主家自然是要帮助分支的,所以也必须表明态度。
这就是大明军改最大的障碍,而他们背后则是站着皇帝,皇帝还要靠他们维持皇权。
虽然文官分走不少权利,但是勋贵手里还握着京营的刀柄,是皇权最后的保障。
这就是不管皇帝如何换,但总有一个国公会成为皇帝宠臣的缘故。
他,就是皇帝控制军队的人。
于是,招募营兵补充军营的计划自然是破产,就算魏广德说和都没用。
大明的京营,也就只有围绕着这三万多人打主意,装备最精良的武器和严格操练,就成为他们唯一能做的。
“嗯,我正打算从五军营中调拨一千人补充神机营,到时候这些去了倭国的军士回来,除一部分返回神机营外,其他的就补充到五军营中去。”
张科回答道。
“兵部要时刻关注那些京营的兵马,经历几次战阵其实就可以调回来。
毕竟,他们也算有了作战经验,另外再调拨一批人过去,轮换练兵,我觉得比只在校场操练要强。”
魏广德又把后世老山轮战搬了出来,他不需要京营那些人有太多战场厮杀的经历,毕竟多是火器手,很难有近战的机会。
上几次战场,有些战阵经历就够了。
至于这么点人马轮流调动会不会很麻烦,在他们这些上位者看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麻烦事儿都是下面的人操劳,他们也管不得。
不过只要在东征期间,如果能够调拨几批人过去,回来那可就相当于几千京营将士有了战场经验。
再有军事行动,他们至少会比那些只会校场操练的士兵沉着得多,不会上了战场就腿软。
已经在倭国腿软过了,自然再上战场就好多了。
这边试炮完成,魏广德把铸造的事儿交给江治,他就不管了。
常年在工部,江治自然有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造出最多的炮来交付。
至于后面的,当然还要继续铸造,京营那边也需要这东西。
魏广德出了军械局的时候,时辰还早,不过申时初。
走到轿子前,魏广德吩咐道:“回内阁。”
说完话,他回身冲张科、江治拱拱手,就一头钻进轿子。
随着领头轿夫呼喝,众轿夫抬起大轿,忽闪忽闪的就往前走去。
魏广德回到内阁时,芦布还有些惊奇。
他以为魏广德不会来内阁了,还想着酉时主动去和张阁老说声,看他是否要召申阁老议事。
毕竟,每天散衙前内阁阁老互通消息,已经是十多年来的惯例。
值房里没有奏疏,魏广德也难得有了个段清闲。
等芦布送来茶水,他就吩咐他在外面候着,自己从一旁书架上随意抽了本书,就坐在案几旁翻看起来。
悠闲时光总是短暂,不多时就已经酉时了。
魏广德这才收好书,提笔按照万历皇帝的意思,草拟了旨意,让兵部加派兵马增援倭国前线,直到酉时中,他才叫芦布去请人。
很快,张四维、申时行都过来。
其实魏广德出去和回来,他们都知道。
内阁里不缺他们安排的眼线,每天内阁来了哪些人,去了谁那里,待了多长时间,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魏广德这才把兵部收到的前线战报和他们说了下,顺带万历皇帝的态度也和他们说了,给他们看了战报和他草拟的旨意。
对此,张四维和申时行自然不会多话,都是点头称是。
“首辅大人,倭国真有四十万大军?”
倒是申时行追问了一句,毕竟他们对倭国的了解,或者说中华对周边国家的藐视,让他有些难以相信倭国那么小的地盘,居然能养活那么多人。
“锦衣卫已经核实过了,在倭国,动辄几万人的大战,这些年没少爆发。
虽然大多数都是农兵,但确实可以召集这么多人作战。”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只要顶住半年,倭国就不得不屈服。
青壮去了前线,让老弱病残负责田地的活计,显然不可持久。
就算他们有一些粮食储备,也不可能支撑太长时间。
也就是再增加兵马,军资开支太大,否则直接出动更多的兵马,将倭国一举纳入囊中也是可选项。”
魏广德叹气道。
就现在几万人马,其实已经到了大明能出兵的极限了。
之前征讨缅甸,那都是预备了三年之久,将西南各省财富全部留在原地封存。
就是这样,一战也把这些储备消耗一空。
还好,大军攻入缅甸,就地征粮,才解决了粮草军资的不足。
其实这也让大明的官员们第一次知道南洋居然如此富庶,稻谷一年三熟。
南方一些地方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都让他们津津乐道半天,缅甸的气候实在太好了。
当然,这也是他们没有去亲身体验,那里的炎热气候,绝对不是这些京官们能承受的。
或许,也只有两广的官员容易适应。
“今日我收到礼部转来朝鲜王的奏疏,说我们要他们征集的十万石粮草他们实在难以筹集,这段时间就凑到两万石。”
张四维边说,边从袖筒里拿出一份奏疏递到魏广德面前。
“才两万石,呵呵,倭国弹丸之地尚且可养百万兵,你觉得朝鲜真的就那么穷。”
魏广德笑着接过奏疏翻看,随后说道:“让他们继续筹集,今年不够就明年,明年不够就后年,总要把粮食给我凑出来。”
“首辅大人,要是朝鲜使者去外面哭诉怎么办?说我朝廷欺凌藩属”
张四维皱眉说道。
过去,大明也有向藩属征集物资,只不过从未如这次般如此强硬。
“倭国不臣,朝鲜却暗中和他们媾和,私相授受进行贸易,这是藩属该做的吗?”
魏广德冷笑道,“倭国国王自称天皇,我可不信朝鲜王会完全不知。
十万石粮食,就是对他们知情不报的惩罚,让其他藩属明白天无二日的道理,以后少做些这种事儿。
何况,此事也是陛下认可的,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
对于向朝鲜征粮,数字确实太大,他们难以承受也是事实。
不过,魏广德就是借助其对大明不够坦诚才说服了万历皇帝,对朝鲜进行惩罚性征粮。
要么不动,要动就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不敢有二心。
这时候,魏广德也看到张四维的票拟,“酌情扣减”,当即就摇头说道:“子维的票拟不妥。”
说完,他就把奏疏连同票拟一起递给了申时行。
魏广德态度很明确,申时行自然知道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儿。
看完奏疏后,他的意见和魏广德一致,都是不同意减少征粮数量,最多就是可以宽限几年。
“这些粮食,就算倭国用不上,以后奴儿干那边也需要。
到时候水师直接从釜山提粮,也能省了户部许多功夫。”
魏广德早就给这些粮食找好去处,这两年的粮食可以补充倭国的军粮需要,后面几年则可以直接北运到奴儿干去。
就算十万石粮食征集完成,大明也完全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继续从朝鲜买粮北运。
这样,朝廷也会省下一笔运粮的费用,何乐而不为。
要控制奴儿干城,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补给,魏广德不确定明军能在那里驻扎多久,说不得十几二十年后,朝廷一旦财政出现困境,就会有人提出再次撤出那里,放弃北方广袤的土地。
即便不明说,只要撤军,其实就是放弃。
而几十年后,毛子的哥萨克骑兵怕是就已经来到大明的边境上了,到时候自己做的这些可就全都成了无用功。
至于买粮的银钱,有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朝廷不该缺这点银子才是。
甚至,魏广德还打算在占领的石见地区建个铸币厂,就地铸造金银通宝。
这东西赚钱,让户部在那里铸钱,统一倭国的钱币市场,大明则在其中赚取近一成的手工费,也是一笔可以细水长流的生意。
这个时代的人可不信什么信用货币那套理论,所以想用纸印钱,就是太祖朱元璋玩的那套玩意儿,肯定是不行的。
不管是在大明国内百姓,还是周围藩属,再或者欧洲夷商,他们都不会承认大明印制的那些纸张,他们只相信真金白银。
光是现在,内廷储存的那些宝钞,还有不知道多少库房。
都已经百年没有印制了,可早前印制的宝钞都还没有花出去。
实在是没人信这玩意儿,除了给官员和宗室发俸禄时折现几张,根本就没地方使用。
大明没有获得去美洲的航线,金融霸权就被西班牙牢牢掌握在手中,他们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墨西哥银矿。
至于魏广德,之所以派水师摸索向东的航线,则是记得美国西部淘金热潮。
黄金一般都是伴生矿,有黄金往往就会有银矿和铜矿等资源。
找到美洲西海岸的金银矿,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实魏广德还是太孤陋寡闻了,美洲西海岸的金矿才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矿区域,一直从阿拉斯加延伸到阿根廷。
此外,他为大明即将恢复统治的奴儿干及北面,也是大型金、银矿的分布区域,而不仅仅只有远东油气田。
如果点开后世矿产地图或许就会发现,似乎太平洋沿岸,都是富饶的金银矿区。
而沿海如果没有发现金银矿,那可能矿区就淹没在东面的大海里。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