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有钱就是豪!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有钱就是豪!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给我也来一台吧。”

    听到这话,董安教授的嘴角抽了抽,欲言又止。

    他还真没想到眼前这位会说出这种话,毕竟这不符合身份来着。

    苦笑了一下,董安看向了徐川,犹豫了一下后还是开口询问道:“徐院士,您没有在开玩笑吧?”

    闻言,徐川笑了笑,轻松的开口道:“你觉得我在开玩笑?”

    董安苦笑着开口道:“这可是至少两个亿,而且两个亿大概率不一定能完成。”

    话语刚说出口,他就想起了面前这位大佬的身家。

    如果说福布斯排行榜敢的话,徐川绝对是排名第一的超级富豪。

    锂电池、超导材料、碳纳米材料等领域掌握的专利和商业价值,毫不夸张的说每一项都是千亿级的。

    对面,徐川轻松的笑着道:“两个亿而已,如果你们要的话,等会我就可以让我的助理将钱转过来。”

    董安:“.”

    麻蛋,有钱就是豪!

    两个亿,用来制造一架环太平洋中的超级机甲。

    而且还是不具备实际作战能力,仅仅是外观和部分功能类似,这未免也有点太过于浪费了。

    他要是有这么多钱就好了!

    好吧,换个角度想想,也没人规定大佬不能有一点自己的小兴趣小爱好不是么?

    收藏个环太平洋电影中的机甲模型这种事,如果是在普通人中也算是再常见不过的一种兴趣了。

    只不过这个一比一还原的机甲,听上去有些怪异而已。

    毕竟为了收藏,一比一还原还原一台高度超过六十米的庞大机械巨兽.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有人愿意出资打造两台六十米高的超级机甲,这对于哈工大和外骨骼作战装备的研究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在‘全覆盖式外骨骼作战装备研究项目’战略工程启动的时候,他们内部就商议讨论过这种大型超级机甲的研发。

    但最终还是被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材料很难支撑起一台如此庞大的超级巨物。

    以环太平洋电影系列第一部中的机甲‘切尔诺阿尔法’举例,从设定上来说,它高达85米,重达2412吨,能量核心采用了等离子体反应器,类似于核裂变反应堆的输出功率,控制技术使用了一种神经连接系统。

    如果单纯的从这些条件上来看,哈工大将其复制出来,甚至制造出更先进的超级机甲并不难。

    毕竟最核心的能源供应和控制系统他们拥有着更先进的小型聚变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然而材料问题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在面前。

    高达85米的超级机甲那庞大的身躯和复杂的装备,需要高级材料来支撑。

    别看目前的人类已经足够制造出来数百米长的航空母舰,甚至是成功的在外太空制造出了500米直径的巨型空天母舰。

    但两者对于材料的要求远没有一台85米高的超级机甲大。

    因为制造后者的材料必须具备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轻量化的特性。

    它需要承载数千吨体重的机甲奔跑、战斗。

    或许支撑结构有碳纳米复合材料、钨钢这些高强度材料可以使用,但关节呢?

    数千吨体重的机甲在奔跑战斗时对于关节部分的压力能超过万吨,甚至更高。

    就像、一个人平地跳起后落地时,脚承受的冲击力通常为体重的3-5倍以上一样,如果一台机甲重2000吨,那么它像人一样跳跃时脚步关节处承受的重力高达1万吨。

    或许液压关节可以做到,但液压关节的灵活性会远不如伺服电机与动力结构单元。

    一台笨重的大家伙,如果真上了战场,那么基本上除了当靶子外别无用处。

    毕竟又不是真的像电影中那样去打怪兽,人类科技有太多的办法弄死这样的大家伙了。

    所以,哈工大的研发团队在当初进行讨论的时候就否决掉战术机甲大型化的设想。

    不仅仅是因为研发的技术难度大,材料难以支撑等等问题外,还有投入的研发资金会远超小型机甲。

    毕竟前者他们在覆盖式外骨骼的基础上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研发经验了。

    不过要是真的有人愿意投资他们项目,展开对大型机甲的研究,对于哈工大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毕竟制造这种超级机甲并不是单纯的将天兵战术机甲等比放大就能实现的事。

    它涉及到材料、关节、能源、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研究它的过程中诞生的新技术,肯定能够将天兵战术机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甚至是研发升级出第二代,第三代新型机甲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脑海中的思绪转动了一下,董安抬头看向徐川,开口道:“关于定制类环太平洋机甲这事,需要和校领导以及‘全覆盖式外骨骼作战装备研究项目’的高层一起商议一下。”

    “毕竟这涉及到了天兵战术机甲的各项核心技术,是我一个人无法决定的。”

    闻言,徐川笑着点点头,道:“没问题,有结果了和我说一声就行。”

    董安教授点点头,刚想说好,又想起了什么,迅速补充道:“另外,如果这个项目真的通过了,关于机甲使用的能源问题,恐怕需要两台小型聚变堆。”

    超过八十米的大型机甲再使用锂电池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但目前国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每一台的使用,都是需要经过国家审批的。

    这是战略核心技术中的战略核心。

    当然,董安相信徐川肯定是能够申请下来的,即便是他是用来造机甲玩。

    对面,徐川点点头,笑道:“没问题,这个我说一声就好了。”

    在徐川巡视着天兵战术机甲的时候,与此同时,另一边。

    遥远在1.43亿公里之外的深空中,在精卫·陨石推进装置与一系列的辅助推进设备齐心协力的控制下,一颗至今高达1000米的小行星从深邃的太空中稳稳的进入火星高空轨道内。

    那摇曳在小行星尾部和两侧的蓝白色狭长尾焰,就如同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一样,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有条不紊的修改着小行星运动轨道,直到它最终变成一颗火星的卫星。

    与此同时,火星高轨的一架二代航天飞机居住舱内,靠着舷窗,来自日耳曼天体物理研究所的格雷西·安格斯教授远远地望着深空中闪烁着的光芒,以及那肉眼可见的庞大陨石张了张嘴,脸上写满了震撼。

    “上帝!”

    第一次搭乘航天飞机参加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他毫无疑问被眼前的这一幕彻底震撼到了。

    一颗至今超过1000米的陨石,就这样安静的变成了火星的卫星。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是从距离超过上亿公里的小行星带中以‘人力’搬运过来的。

    这种科幻到梦幻的场景,让他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只能不断的重复着‘上帝’‘哦嘛噶’一类词汇表达自己心中的震撼。

    漂浮在这位格雷西·安格斯教授的身旁,另一位来自华国华中科技大学的副教授詹经亘从居住舱外漂了进来,站在了舷窗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开口道。

    “感觉如何,安格斯教授?”

    听到的詹经亘声音,格雷西·安格斯总算是回过神来了。

    他咽了口吐沫,满脸震撼的开口道:“真是不可思议,将一颗小行星刹停,然后再运送到火星轨道上,然后让它先变成火星的卫星,再用它来撞击火星.”

    “我感觉我就像在看科幻电影一样!”

    “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一颗直径超过1000米的小行星,质量至少在数千万吨,这可是个足以在地球上造成十级地震的庞大天体!”

    听到这个问题,詹经亘笑了笑,道:“我们有精卫·陨石推进装置!”

    “‘精卫·陨石推进装置’?”

    听到这个有些怪异的名字,安格斯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詹经亘点了点头,笑着道:“这是徐川院士亲自设计和研发的小行星推动器。”

    “它可以像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一样,将一颗小质量的陨石或小行星改变轨道,然后搬运到火星轨道附近。”

    听着詹经亘的解释,从未看过流浪地球的格雷西·安格斯脸上露出了一丝迷茫。

    对面,詹经亘想了想,补充道:

    “嗯简单的来说,它就像是给陨石撞上了飞船的引擎一样。”

    格雷西·安格斯深吸了口气,道:“真是难以想象,你们的航天技术都已经先进到这种地步了吗?”

    听到这话,詹经亘教授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自豪的神色,不过他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而是开口道。

    “好了,安格斯教授,编号3261号小行星已经送到了,我们该工作了。”

    闻言,格雷西·安格斯点了点头,用手推了一把舷窗,朝着外面飞去。

    他们的任务是操控机械设备降落到这颗小行星的表面,然后对其进行细致的探测、扫描、采样、观察等等,以确认这颗小行星的结构,内部状态,成分,是否有无生命等等。

    这些信息将在后续归纳到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小行星数据库中,然后通过地球总部利用超算进行分析,以调整和修改这颗小行星的轨迹、撞击点位、方向等等一系列参数。

    毕竟小行星带中的陨石几乎每一颗都不一样,有些是最常见的硅酸盐陨石,有些是铁镍构成的铁陨石、还有些是陨冰,内部由水冰及尘埃物质组成。

    这些不同材料的陨石在穿过火星稀薄大气层时,撞击火星地面时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一颗铁陨石,由于它内部的结构致密,那么它在撞击火星的时候能更大程度的将动能直接传递到火星地壳上,甚至是深入火星地心。

    而一颗陨冰或者是结构稀松的石陨石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它可能在撞击的时候四分五裂,产生的撞击动能会远达不到这个体量本应有的标准。

    甚至结构稀疏的陨石可能在载入大气层的时候就直接解体了,这会给火星地球化的改造过程造成不小的麻烦和问题。

    毕竟要通过小行星和陨石撞击火星,进而激活火星的内核提升它的温度并且让它动起来,形成发电机效应进而激活磁场。

    这需要需要评估每一次撞击产生的能量、火星内核的变化、气压和温度的变化、磁场的强度等等各项参数,然后为下一次撞击提供数据支持。

    如果不是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了,恐怕光是这一项行动所耗费的计算资源都是难以想象的。

    甚至不夸张的说,以传统超算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实时动态的计算火星地球化磁场的改造的过程。

    漂浮着飞行,借着航天飞机内部的扶手,格雷西·安格斯和詹经亘两人很快就来到了控制室中。

    在对准备工作进行了个检查后,詹经亘操控着计算机,配合着航天飞机的驾驶员在伴飞编号3261号小行星的时候,精准的将用于探索这颗小行星的设备投放了出去。

    并没有等待很久,一座正方形,正面还带有一个小小鼓包的银白色装置,和他们脚下的小行星撞击在了一起。

    而在那银白色的棱台与小行星地面面接触的一瞬间,灰蒙蒙的尘埃在探测设备的撞击下冲天而起。

    装置侧面的固定脚架迅速打开,像四只钩子一样,死死地钉入了脚下的岩石中,使得自己牢牢的固定在小行星表面。

    很快,智能系统的提示声就在两人耳边响起。

    “探测设备投放成功!”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