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第31章排面!
    接下来几天,那篇论文持续发酵。
    那可是哥德巴赫猜想!
    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困扰学界数百年!
    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天才向其发起冲锋,一路从无到有,渐渐深入,但到了最后这一步,却迟迟没有攻克。
    一些人甚至以为走错了路。
    或许,那些前辈们走上了一条弯路。
    前面是一条死胡同!
    作为笼罩在近代数学上空最大的几朵乌云之一,没有解开之前,人们是无法看到天空的。
    而李杰的这篇论文,却给所有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乌云破了!
    光!
    光射下来了!
    只是,这篇论文的阅读门槛稍微有那么一丢丢高。
    其实,李杰在写这篇论文时也费了不少心思。
    前人确实走了弯路。
    沿着那条路一直往前走,并不是死胡同,只是过程有些曲折,绕的路有点远。
    如果使用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具,那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但这种方法,李杰没有掏出来。
    领先半步是天才。
    领先一步是疯子!
    那迥异于现代数学体系的工具,明显不符合时代气息。
    所以。
    他宁愿走一点弯路,绕更远的路,借用群论、抽代等理论进行补充,最后走出了一条羊肠小道。
    虽然羊肠小道很窄,很紧,但它同样能直达深处。
    它,没有走错。
    很快。
    【哥猜被证明】的消息就从学术圈传到了高校圈,最先了解到的还是数学研究生、博士生。
    毕竟,他们是距离学术圈最近的人群。
    一些厉害的硕士生、博士生,俨然有着小牛之姿。
    接着。
    一传十,十传百,从硕博圈,传到本科生群体,再从数学本科生群体传到其他专业。
    浙大、水木、北大、金陵等学校,全部传开。
    那些校方领导们,大多都有一个念头。
    为什么又是浙大啊??
    过去这两年,浙大的风头有点大了啊!
    仅凭张东升一人之力,就让浙大彻底破圈。
    天才青年数学家,最年轻的阿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最牛本科生,最牛研究生。
    现在,你博士论文是哥猜?
    甜蜜的!
    以后让不让其他博士生活了?
    提前预定最牛博士生是吧?
    有一说一,如果哥猜真的被证明了,那么,这绝对是地表最强博士毕业论文。
    几天后。
    浙大官方更新了一条会议公告信息。
    公告太过冗长,凝聚成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诚邀全球数学家参加【张东升】的博士论文答辩,以一小时报告会的形势’。
    羡慕让人质壁分离!
    有哥猜的名头在,这场学术会议注定载入史册。
    浙大,也会跟着载入史册。
    每每提到哥猜,必然要提到浙大。
    不。
    准确来说,只要提到张东升,只要学到张东升开创的理论工具,浙大都得写上几笔。
    牛逼大发了!
    浙大数学研究中心,很可能异军突起,成为国内最强的研究中心。
    不要低估一个明星数学家带来的影响力。
    如果‘张东升’宣布招收研究生,全国最好的数学人才,绝对是排队让他挑。
    放眼国际,那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别忘了他的年纪!
    三十岁不到,正是成果的高发期。
    距离上次证明孪生素数猜想才多久?
    两年左右,一步到胃,完成了哥猜证明。
    哥德巴赫·张东升定理,很可能成为数论界的一块丰碑,永远的矗立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
    如果它是正确的,千百年过去,他的名字依旧会广为流传。
    真正的名留青史!
    自然科学界的众神殿,再添一员!
    有这样的名头,一旦放出消息,招生的邮箱会被塞爆吧?
    接着。
    众多数学界的大牛、小牛先后收到了浙大发出的邀约函。
    为了办这次报告会,浙大真是下了血本。
    往来人员的机票、食宿全报。
    主动邀约的人数高达200多人,单单这群人的往来食宿,就是几百万。
    至于那些‘主动’要来参加的学者们,那就是往来机票自理,食宿的话,可以包。
    半个月过去。
    与会人员的名单基本确认,看到那份名单,浙大校方笑开了花。
    虽然花了钱,但它花的值。
    别说几百万,就是一千万,那也值!
    在全世界面前露脸,再多的钱也办不到。
    除了数学家,还有一大批媒体闻风而至,海内外媒体加起来,零零总总有上百家。
    这部分人,那只能全部自理。
    连食宿都不包。
    顶多给他们发几份媒体采访证,制作成本几块钱而已。
    报告会的时间也定了。
    2009年2月14号,情人节那一天。
    定在那天,主要是因为它是周六,方便一点。
    负责制定时间的人,压根不知道什么西方情人节,都是一帮五六十岁的小老头,谁没事关注年轻人的节日。
    对于这场报告会,连教育部门那边都投来了关注。
    没办法。
    这颗卫星有点大啊。
    上一个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是陈景润,正是他将哥猜推进到了1+2.
    44年后,又一个华夏人完成了接力。
    虽然证明结果暂时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但综合多位权威专家的看法,这次的证明,很可能是正确的。
    几率很高!
    国内研究解析数论的专家,态度出奇的一致。
    能不一致吗?
    它本来就是正确的!
    哪怕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也找不出问题。
    即便跟浙大不太对付的专家,顶多是沉默,或者说‘摸不准’,绝对不会否认。
    因为否认需要赌上自己的学术声誉。
    声誉这东西,一旦毁了,想要重新建立起来,那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综合多方声音,教育部门对这次的学术会议很重视。
    虽然距离举办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很长,但官方还是觉得筹备期太短。
    国际级别的会议,务必不能出错。
    你可以说它是形式主义,但现实就是如此。
    外表功夫都不做,内功能有多少,那还真不好说。
    就在所有人都为这场报告会准备的时候,李杰却很悠闲。
    不是他不想帮忙。
    而是校方不让。
    (本章完)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