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营地那边交战的时候,意大利人还在林地里努力行军。
双方的营地不算特别远,现在这个选址,就是之前不断进行前哨战、双方互相进逼的结果。这段路程如果在白天,从外面平地上走,大概两小时就到了。但夜里,还要绕路,需要的时间就要长的多。
因此,几名队长对于这种行为表示质疑。在他们看来,等大家走到地方,人家两边估计都打完了。如果明军失败,他们就算扰乱波兰人基地,也于事无补,反而会失去自己的辎重,到时候人困马乏的,跑都没地方跑。
反过来,要是波兰人战败,明军就会沿着大路追击。他们的骑兵也很多,哪怕夜晚,一两个小时也追过去了。而这时候,他们估计还在林子里呢。
他们怀疑,这是明军预计到了结果,知道最后大概率用不上他们,就把他们调出来再说。至于是防止他们胡思乱想,先给个活干;还是支开他们,好自己先去拿战利品,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罗贝托经理对此并不认同。他解释说,自己和明军的领导人接触过。对方虽然也在乎钱财,但更多的是因为需要钱财去做事。只要能实现目标,财富也不过是手段而已。
也就是说,那个王子,和他们这些目标就是求财的人,并不会有直接冲突,因为人家最终目的就不是钱,而是其他的东西。犯不着为了这点钱,就和他们翻脸。
弗朗西斯团长也认可他的判断。
他提醒队长们,如果波兰人取得了胜利,那么营地反而会是空虚的。因为按照他们的一贯习性,如果真的取胜,攻入了明军军营,那么所有的贵族骑兵,肯定都会跑去抢东西,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这时候,反而给了他们一个洗劫波兰人营地的好机会。
押注在明军这边,是大家之前讨论过的结果,而且现在他也坚持这个观点。不过就算押注失败,他们也可以先打波兰人的营地再跑,多少回一点本。反正之前连西吉斯蒙德都抢了,也不在乎多得罪一个人了。名声再差,还能有维斯孔蒂他们名声差么。
至于时间问题,他也不太担心。
让大家加快速度,主要也是怕明军赢得太快,而不是输的太快。实际上,他并不相信明军会很快失败。相反,就算今晚吃了点亏,他们估计也很难就此崩溃。
弗朗西斯认为,一支军队的韧性不止看训练和纪律,也要看他们究竟为何战斗。正规的佣兵队长们,多少都了解战史,所以应该知道,意大利人也有拼死战斗的时候。
1176年,“红胡子”腓特烈南下进攻意大利,北意大利城邦组成的伦巴第联盟凑起一支军队进行阻挡。牵头的米兰人组织了一支被称为“死亡联队”的步兵,守卫他们标志性的军旗战车。战斗极为惨烈,在其他人被击溃之后,“死亡联队”依然背靠着旗车死守,腓特烈的骑士们始终没能击溃他们。这时,其他城邦的援军赶到,从后方发起进攻,神罗军队大败,腓特烈的卫队和护旗手都尽数战死,自己一个人逃了出去,几天后才被手下找到。
1237年,腓特烈二世再次攻打伦巴第联盟,双方在科特努瓦交战。这次,神罗军队占了上风,但意大利人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科特努瓦要塞城下,才被击败。战斗中,一万人的联军,有三千多人死在战斗中,其中有不少都是城市贵族的子弟,守卫旗车的米兰士兵更是战斗到最后一人。到最后,腓特烈二世也没能完全征服北意大利。
而越到后来,战争中的伤亡就越小。有些所谓战争,已经只有佣兵之间的表演和谈判了。
近世以来,意大利人之间最正规的战斗,发生在1387年的卡斯塔尼亚罗。帕多瓦雇佣了佣兵首领约翰·霍克伍德和他的8500名士兵,迎战当地僭主奥德拉菲率领的维罗纳和威尼斯军队。虽然敌人有1.1万人之多,但霍克伍德灵活运用百年战争的战术,用步兵吸引敌人投入所有兵力,然后趁己方摇摇欲坠、对方不想半途而废,但也已经筋疲力竭的时机,率领骑兵绕后进攻,击败了敌人。
然而,虽然战术和普瓦捷差不多,但战斗烈度却天差地别。维罗纳一方一共有4000多人被俘,战死的只有700人。帕多瓦一方,更是只有100人的损失。
这些战死的人里,还有一大半,并不是正规军士兵——奥德拉菲在战前,为了补足兵力,征召了大概一千名当地农民参战。结果战斗过程中,城邦市民和雇佣兵发现情况不对,就全跑了,这些被认为缺乏训练和不可靠的农民,为了保护当地不受劫掠,却拼死战斗。最后的幸存者和指挥官一起被俘,战斗才结束。
而现在,波兰人直接打出了宗教旗号,已经让很多人亢奋起来了。至于明军,则是直接为了保卫家园,因为他们要是输了,塔博尔山的那些人肯定都跑不掉,其他地方的居民也必定会被新的领主瓜分。这同样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们估计还有的打。
如果当时波兰人见好就收,打退了明军骑兵之后就回营,那么晚上的交锋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但现在,两伙人都已经上了头,不断增兵。他们来的路上,还能看见一批批波兰人向前线赶。打到这份上,再怎么说,也没法就这么直接退回去了。
弗朗西斯告诉大家,现在,当然是越早到地方,局势对他们来说就越容易掌控。不过哪怕晚一点,也有把握取得一些战果。因此也不用担心,只要各自管好自己的员工,好好执行命令就行了。
在他的解释下,队长们也安心下来,各自回去,催促手下去了。
而这个时候,不出他意料,营地门口的主战场,确实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随着第一批火箭发射,门口附近埋伏的步兵也一跃而出。最先投入战斗的,是十多个百人队的蒂罗尔步兵。
在得到命令准备突袭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围墙下的壕沟。敌人不敢随便接近这里,于是,反而成了很好的隐蔽场所。几个千户们各自挑选了一些老兵,就在壕沟边缘蹲守。信号一起,便一跃而出,径直冲向最近的敌人。
蒂罗尔人的战术,一开始和瑞士人相似,老兵使用长剑、斧枪,新兵集中使用长矛。到后期,还受到了罗马人的影响。
保路战争之后,当地其实也并没有像市井故事里那样,因为打倒了大魔头,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相反,因为地处要冲,他们和周围势力的交战就没停过。
虽然和奥地利方面有密约,但哈布斯堡家族自己,其实一样管不住手下这一众领主,经常有人会觊觎这边的收入,前来找事。另外,为了维护区域稳定,也必须主动出击,介入周围的局势。
当年,威尼斯人安东尼奥破例调动权力,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当然,究其愿意,其实还是安东尼奥太想进步了——在威尼斯的既有体系里,他向上爬的路径,已经基本到头了。因此,才迫切需要建立一些外部的人脉,让自己得以更进一步。
在他的运作下,蒂罗尔兵多次参与威尼斯主导的军事行动,作为雇佣打手,帮忙对不听话的周围小城邦重拳出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吴王府方面也获得了很多金钱和商业上的优惠,作为酬劳。而作为中间人的安东尼奥,凭借自己能喊来可靠佣兵的巨大优势,也得以步步高升,最终坐到了元老的位置。
另外,他们还参与了紫帐汗国进入克罗地亚的行动,并且反过来,借助组织严密的优势,开始影响松散的瑞士联邦。在伯尔尼和苏黎世的矛盾激化时,也是这些山民代表,推荐了吴王前来调解,最后促成了协议。可以说,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当地对于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现在,蒂罗尔步兵还吸取了明朝和紫帐汗国的一些经验。
瑞士步兵习惯于把队里的老兵集中起来,放置在方阵之前,配备弓弩、火枪和双手武器,形成一个“前队”。具体的数量,视不同单位老兵的比例而定。
在前队之后,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主队”,不过随着军队的正规化,瑞士军队中,长矛兵的比例其实不高。大概只有一两成的人,负责充当长矛手,在队形外围形成一个“壳”。其厚度,一般只有四列纵深。在这个巨大的空壳里,全都是使用双手大剑和斧戟的老兵突击队,负责在局势合适的时候,对敌人发起冲击。
主队之后,一般还有个“后队”,情况和主队差不多。主队与后队的形状,也未必是方阵,而是看情况而定。很多时候,被称为“猪嘴”的楔形阵反而更多见,因为瑞士人更喜欢用步兵阵直接冲击敌人。
当然,他们最出色的地方,反而是阵型的灵活多变。比如瑞士内战时期,为了防止自己被同样懂行的老乡突破,双方都排出了厚达20排的阵型。而后来去意大利,和西班牙长矛手、剑盾手交战时,瑞士人只留了三排纵深,就击溃了对手。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优秀军队的特征。
而相比于他们,蒂罗尔虽然距离明朝本土非常遥远,但这些步兵受到的明朝影响却很大。首先,就是编制。
双方都是按照自己所属的行政单位来进行编组的。瑞士人的队伍里,会有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旗帜,那代表他们所属的村落、城镇或者行会。战斗时,他们的队伍,也是按照这些所属单位进行划分的。
蒂罗尔兵则是按照明朝的方式,分为各个千户、百户等。理论上,也是和他们的行政单位对应,比如每个百户就出一个“百户”的兵。不过,这种编制并不是定死的,一个集镇里可以有不止一个百户;偏远地区,也可能是好几个村子共同作为一个百户存在。
而且,因为境内环境复杂,所以时间长了,一些军队,尤其是官府直属的州郡兵,已经不再和行政编制绑定了。比如山南的富裕地区,因为之前也参加过战争,所以连城里的商业区也有百户。但这边的商人,大多居无定所,也不怎么亲自当兵,因此百户也就成了单纯的行政的机构了。
瑞士教头们一度担心,这种编制可能导致士兵互相不再那么熟悉,进而影响他们的团队凝聚力,降低战斗力和士气。不过后来他们也发现,其实是自己想多了。
那些更加脱离乡土、依赖于编制本身而存在的部队,反而是更加职业化、更加专业的一批。否则,也不会产生脱离乡土的情况了。由于长期在军队里共同作战,所以他们的默契并不差,训练水平也很高。
相反,明朝的行政编制,比一盘散沙的瑞士,要有秩序的多。遇到战争时,哪怕是久经战火考验的老牌佣兵兵源地,也未必有他们这个效率。为此,一些在明军服役的瑞士人,开始觉得,也应该在老家也引进和推动这一体制。不过,因为当地长期以来的联邦和自由市传统,也遭到了很多抵制,目前尚且只是个“寻思”的程度。
还有一点,便是长矛和远程武器的使用。
瑞士人有使用弩的传统,直到火器时代,都在坚持保留弩兵,并且在各地城乡举办弩箭比赛。在赛事上,选手们要射击90米外的一个三环靶标,根据命中位置得分。其中,外环直径大约13.5厘米,中环3.5厘米,内环只有1.5厘米,难度可见一斑。
相比起来,蒂罗尔士兵则受紫帐汗国步兵的影响,更喜欢使用火枪。他们也不太追求远距离射击的精准度,而是把火枪当做一种大号标枪,用来在冲锋前进行齐射,压制敌人,破坏他们的队形和盾牌、盔甲等护具。思路上,就有颇大差别了。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