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八十八章:赴死

第四百八十八章:赴死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清军的两翼动了!”

    代正霖疾步登上了前军的望台之上,他颤抖着挥动着手中的文书,激动道。

    “东面,多尔衮也正在集结兵马,两白旗的旗兵几乎被其全部召集的起来,兵力超过一万五千骑!”

    代正霖登上望台之后,先是立定站住,向着陈望行了一个军礼。

    陈望同样举起了手,干练的回了一礼。

    代正霖看到回礼之后,当下三步并做两步,直接走到了指挥桌上舆图的前方。

    “济尔哈朗已经放缓了对于八蜡铺的攻势,他只留了万余蒙骑与镶红旗在西面压阵,主力正在转向!”

    代正霖的语速极快,但字句清晰。

    “现在,我们左翼的清军正在济尔哈朗的带领之下从西面赶来驰援的,济尔哈朗带来了正红旗、镶黄旗主力,还有万余蒙骑,合计兵马接近两万五千骑!”

    “在济尔哈朗带领下,一部正在进往中阵左侧,另外一部正在向我军左翼外围运动,其意图很可能是迂回侧击!”

    “同时,我军还需要警惕这一部份清军骑兵,可能对于中军部的威胁。”

    代正霖从桌沿拿起代表着清军的蓝色小旗,快速的将其放置在舆图之上的各个对应的位置。

    陈望沉下心绪,看向舆图。

    舆图之上的形势在代正霖的布置之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面是济尔哈朗麾下正红旗、镶黄旗以及蒙古骑兵的厚重集群。

    东面则是多尔衮两白旗展开的凌厉箭头。

    在他们大阵的左右两翼,赫然出现了一大一小,两只巨大的蓝色蟹钳。

    而那巨大的蟹钳仿佛下一刻就要狠狠合拢!

    陈望抬起头,看向战场,两翼的清军骑兵确实是正在快速的向中央的地带涌动而来。

    这虽然是他在命令大军前压之时,便早就已经是预料到的事情。

    但是当真正切实的看到了大量的清军骑兵自两翼包抄而来,仍然是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了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

    骑兵相对于步兵来说,给与人的视觉冲击感无疑是要大得多。

    一万的步兵,列阵展开之后,实际上能够遮蔽的范围极为有限,带来的压迫感也并不多深重。

    但是一万的骑兵,展开冲锋之势,万马齐奔之时,足以使得大地都为之震颤,人马相合,拉开阵势,足以形成步兵三四万人云集在一起的感觉。

    其中之声势,不可谓不惊人。

    哪怕陈望历经百战,十数万人的大战也经历多次,扬州之战与万民军主力决战,万民军共计有近四十万众。

    勤王北上之时,虽然同样遭遇清军。

    但是当时的清军主要还是以劫掠为主,一旦局势焦灼,便会放弃撤退,罕有会殊死一搏,所以陈望也没有见过数万骑兵冲锋而来的。

    如今视野之中所见到数万骑兵自三面直冲而来,其声势甚至让陈望都为之皱眉。

    沉闷的鼓声同样自清军的中阵响起。

    陈望的目光向北,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了一杆正在飞速的移动着的明黄龙纛。

    清军十数万人,八旗旗主、一众王侯,唯有一人,能用明黄龙纛。

    而此人,无疑正是清国的当今皇帝,往昔的后金大汗——黄台吉!

    “终于要下场了吗?”

    陈望原本有些浮动的心绪在这一刻诡异的平静了下来。

    “殊死一搏,背水一战……”

    “呵呵呵呵呵……”

    低沉的笑声从陈望的喉咙深处缓缓溢出。

    陈望手按着腰间雁翎刀的刀柄末端。

    “原来……”

    “你……也就……这点本事?”

    陈望的心中突然有些失望,远视着正北方清军仍然处于混乱之中大阵,叹息道。

    “这大幕才刚刚掀开,我手中底牌都还没有打完,就已经把你逼迫到了这种程度?”

    黄台吉此番亲身下阵,非是胜券在握的亲临,而是战局脱离掌控后的不得已为之。

    陈望摇了摇头,他本来对于这场大战的胜负还有些忐忑,但是当他看到黄台吉亲临战阵之际,便知道了黄台吉已经是黔驴技穷。

    不过仔细回想而来,这也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黄台吉的处境,其实没有比历史上陷入十面埋伏的项羽要好多少。

    甚至于起码项羽还有渡过乌江的可能,而黄台吉始终只有南下决战的这一破局之法。

    清军基地薄弱,一直以来之所以看似强盛无比,如日中天。

    实则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女真的人口。

    实在是太少了。

    少到,哪怕是全民皆兵都还没有漠南蒙古诸部一半的兵力。

    少到,哪怕是将沦陷的辽土接连屠戮了数次,女真的人口仍然没有占据大多数。

    他们能够在随后的乱世之中入主中原,能够取得神州。

    其实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农民军战略的错误,明庭内部的腐朽,甚至一些机缘巧合之下才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的举措。

    黄台吉确实是一位雄主。

    但是他受限于时代,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看破其中的迷雾。

    如果他曾经在扬州之战,看到过万民军是如何在最终陷入了溃败。

    如果他知晓靖南军真正的恐怖。

    或许,在此时此刻。

    他决不会犯下如此大的错误。

    但是这世间。

    从来都没有什么如果……

    宽阔的平野之上,让一切的事物全都一览无余,毫无遮蔽。

    靖南军的中阵,由八万七千余名军兵组成的巨大阵线,宛若一尊洪荒之时的玄武一般横亘在平野之上。

    清军已经开始行动。

    正面。

    前阵三万余名军兵,在八旗护军的压迫之下,颤颤巍巍的迈开双腿,形成了一条灰暗的浪潮向着南方缓缓而来。

    而在在这道灰暗浪潮之后。

    则是正黄、正蓝、镶蓝三旗的精锐马甲与步甲。

    这些八旗真正的劲旅,真正的精锐们,在此刻策动战马,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不疾不徐地压上。

    各旗精锐的护军营兵马已然集结完毕。

    他们簇拥着那杆明黄色的织金龙纛,宛若大雁一般的横陈在济宁东郊的旷野之上,冰冷的注视着前方,既是在威逼前阵的炮灰前进,亦是在积蓄着雷霆一击的力量。

    两翼。

    超过五万余满、蒙的骑兵汇聚在一起,宛若远洋之上突如其来的阴云一般,自东西两面奔驰而来。

    战马喷吐着白气,铁蹄叩击大地发出的轰鸣由远及近,仿佛天际滚来的闷雷,甚至引得脚下土地微微震颤。

    阵阵海螺低沉的声响,自各个骑阵之间此起彼伏。

    “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声萦绕在济宁东郊的原野之上。

    靖南军的战鼓声如同洪荒巨兽的心跳,沉重而有力地碾压过济宁东郊的原野,与清军阵中不断响起的海螺号的声分庭抗礼。

    广阔平坦的地形剥夺了一切诡计与迂回的空间,将这场决战简化为最纯粹的力量碰撞。

    面对这铺天盖地而来的三面合击,靖南军那玄武般的巨阵依旧在沉默着。

    前阵的中央的炮兵们仍然在有条不紊的为火炮进行着装填。

    “一发装填,二发准备!”

    “不惜代价,急速射!”

    一里多的远离,并不遥远。

    炮兵阵地上,军官的嘶吼声几乎被震耳欲聋的炮鸣淹没。

    炮手们汗流浃背,动作却快得惊人。

    清军前锋的轻骑已如潮水般漫卷而来,马蹄声如同催命的战鼓一般急速的响彻着。

    距离每缩短一丈,死亡便迫近一分。

    火炮的轰鸣变得近乎疯狂,几乎失去了齐射的节奏。

    在这一刻,连一直以来间歇不停的朔风都停止了。

    每一门火炮都在以极限的速度发射着,滚烫的炮身灼烧着空气,弥漫的硝烟浓得化不开,几乎将整个炮兵阵地吞噬。

    清军很快便能威逼到阵前。

    靖南军的大阵之中,负责掩护的甲骑已经策马出阵。

    清军的前锋的轻骑已经漫卷而来,势必要遏制靖南军的火炮再继续肆无忌惮的响彻着。

    这个时候,他们能做的。

    就是尽可能的快速的将炮弹打出,倾泻在清军的大阵之中。

    给予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也不再需要去管什么火炮的寿命,去管什么炮管的过热。

    靖南军八万七千余将士组成的巨大阵线巍然屹立。

    枪刺如林,人影迭嶂。

    靖南军中阵前军。

    两翼的河南镇第六、第七两师。

    前方的长枪兵们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他们将枪尾顿入泥土,枪尖斜指向前方那片因万马奔腾而微微震颤的地平线。

    他们的呼吸沉重,混合了泥土与硝烟味的空气令人极为不适。

    但是再多的不适,都不如他们胸腔里那颗狂跳的心脏。

    后方的铳兵们沉默而又高效的做着着最后的准备。

    他们打开装药袋,将定装弹药咬开,将火药倒入铳管。

    随后弹丸与通条压实时发出的唰唰声便开始在整个阵线之上响彻。

    这套动作早已伴随着长久以来的训练融入他们的肌肉记忆。

    即使在震天的喊杀与炮声中,他们也能一丝不苟的将其完成。

    中阵后军与前军中央。

    那些经验最为丰富的线列步兵师也随着号令做出了标志性的动作。

    随着一声令下,一众靖南军的军兵们齐齐将修长的海誓铳解下。

    枪托顿地,发出沉闷而整齐的撞击声。

    下一刻,他们从腰间拔出近尺长的三棱铳刺。

    冷冷的铳刺映射着耀目的阳光,在阵线的各处闪烁。

    咔嗒!咔嗒!咔嗒!

    轻微的的金属接合声接连响起,铳刺被牢牢的卡入铳口旁侧的卡扣之中。

    一支支火铳,在转瞬之间已经化作一支支短矛,出现在靖南军阵线的各处之中。

    转眼之间。

    由数以万计寒光凛冽的铳刺组成的死亡之林,便已经是布满了整个济宁东郊的郊野。

    靖南军的大阵两翼,后军的线列步兵师肩扛着装备着铳刺的海誓铳,在嘹亮而极富节奏的步鼓声不断的推进,他们已经彻底的接替了侧翼的防护。

    高亢的天鹅音一声接着一声,穿透了喧嚣无比的战场,在靖南军各阵之中急促响彻。

    “转!”

    “空心方阵”

    “备敌!”

    这些刚刚抵达预定阵地的线列步兵师,在军官的号令之下,立刻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阵。

    步鼓的鼓点节奏随着军令的下达而骤然改变,各级军官的命令声此起彼伏。

    靖南军的大阵之中的军兵们,以惊人的训练素养,默契的快速移动,

    最外围的军兵首先向侧后方收缩,内部的军兵则向前补充缺口。

    原本厚重的线性队列如同活物般蠕动、变形,迅速收拢侧面,形成一个又一个中空的四方阵型。

    方阵或大或小,不过基本都是以每司四百至五百人为基础单位展开的阵线。

    士兵们面朝外,军官和旗手居于阵心,各师的火炮也被放置在阵中,作为支援的火力使用。

    转眼之间,在靖南军漫长的战线之上。

    数以百计的相似的空心方阵,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骤然出现在济宁东郊的原野之上。

    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没有绝对弱点,全方位应对冲击的刺猬防御体系。

    每一个方阵都如同一个微缩的钢铁堡垒。

    最外一排的军兵们单膝跪地,他们用双手握持着铳枪,铳刺斜指向上。

    第二排、第三排士兵则站立其后,平举着手中的铳枪,将铳刺平指前方。

    方阵的四个方向都闪烁着致命的寒光,入目之处,满是微微颤抖着的冷冽寒芒。

    寒芒之下,是一张又一张冰冷愤怒的眼眸。

    无论骑兵从哪个角度冲来,都将直面一片无处下口的死亡枪林。

    陈望高居于靖南军中阵后军的正中央地带。

    护卫着他的两营近卫线列步兵营早已经完成了展开。

    在他的周围,是由三千名近卫步兵营的精锐甲兵,以六排横队,所形成的一座规模巨大的空心方阵。

    中央高台周围,千余名整装待发,身披三层重甲,手持大枪,腰悬弓箭的亲从甲骑也已经完成了备战。

    陈望也已经披上了重甲,望台之下,亲从也已经牵来了他的坐骑。

    一众参谋武官们,也俱已是将甲胄穿戴备齐,各执兵刃而立。

    所有的人。

    都已经心存着慷慨赴死的觉悟。

    鼓乐之声。

    最终停下。

    但是靖南军的大阵响动,却是并没有平息。

    初时只是零星几个沙哑的嗓音。

    那声音,很快便被呼啸的北风和不断逼近的马蹄声所掩盖。

    但是很快。

    十个……百个……千个……

    乃至的万个声音加入了进来!

    无数的声音。

    从一名又一名军兵紧绷的喉咙里拼命的挤压了出来。

    最终响彻了整个寰宇。

    “万众一心兮……”

    “群山……”

    “可撼!”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