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辰初两刻。(7:30)

    八蜡铺。

    济尔哈朗勒马止步,冰冷的目光穿透弥漫的晨雾,定格在仍然被薄雾笼罩着的八蜡铺上。

    前方不远处临时修建的低矮土台之上,三十余门黝黑的红衣重炮呈一字排开,横陈在八蜡铺北方的旷野之上。

    在长达两刻钟的时间里,这些战争巨兽持续不断地喷吐着火焰与浓烟,向着八蜡铺疯狂的倾斜着火力。

    沉重的铁弹如同陨石般砸向八蜡铺的棱堡工事,夯土墙体在一次次撞击中颤抖,大量的土石伴随着隆隆的炮声而滚落。

    八蜡铺棱堡深处,十二门同样沉重的靖南军重炮发出了自己的咆哮。

    虽然数量处于劣势,但这些火炮被精心布置在加固过的炮位中,受到棱堡突出部和厚实土垒的保护。

    多尔衮在守卫济宁城时,多次派出精骑出击进行骚扰,使得八蜡铺防御工事的构建进度迟滞了许多。

    但是靖南军仍在两个月不到的短暂时间内,依托着八蜡铺构筑起了一座颇为坚实的军事要塞雏形。

    现在的八蜡铺。

    并非是一座设备完善、坚不可摧的欧式棱堡。

    它更像是一个抓住了棱堡核心设计理念的应急产物。

    几个关键的突出的棱角已经构筑完成而且得到了加固,提供了交叉火力的基础。

    墙体厚实,并以夯土和木石紧急加固,足以抵御一般炮击。

    壕沟虽未完全贯通成体系,但关键地段已然挖深挖宽,形成了障碍。

    它粗糙,它不完美,它很多细节来不及打磨,但它已经拥有了棱堡的“骨相”。

    正是这简陋却有效的“骨相”,也让清军在炮战之中落入了下风。

    清军炮数量占优,火力猛烈,弹雨更为密集。

    但他们的炮阵位于野外,虽经过布置,仍比躲在坚固工事后的靖南军炮位视野暴露得多。

    清军的炮手虽然久经战场,技艺都十分熟练。

    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炮兵训练和测瞄方式,很多时候仍然是凭借着经验。

    而靖南军的炮兵却是已经早早的有着成体系的训练方式,甚至为每一门火炮都配备着专门的测瞄工具。

    炮兵训练之时也毫不吝惜实弹。

    并且他们同样也是经验丰富的老炮手。

    在经历了最初的校准之后,靖南军的火炮越来越准。

    很快,一枚炮弹便已经是准确地落入清军炮阵中。

    一门清军重炮被直接命中,炮身碎裂,无数的碎片飞溅。

    惨嚎声陡然自清军的炮兵阵地之中传出,靠近一些的清军炮兵无一幸免全都痛苦的瘫倒在了地上。

    破片深深嵌入他们的身体,撕裂了肌肉,切断了血管,甚至击碎了骨骼。

    剧烈的痛苦让他们瞬间失去所有力量,手中的推杆、炮弹突然跌落在地。

    人则如同被砍倒的芦苇般,痛苦地蜷缩、翻滚、瘫倒。

    阵地上一时间人影翻倒,哀鸿遍野。

    济尔哈朗举着千里镜,观察着八蜡铺的靖南军阵地。

    炮击的效果远不如预期,驻防在八蜡镇已久的靖南军,早已是将八蜡铺改头换面。

    传统的土木寨墙被加固,并以砖石砌角,形成了数处突出的棱角,这俨然是一座初具雏形的棱堡式工事。

    炮弹大多轰击在倾斜的夯土坡面或坚固的棱角上,要么深深嵌入土石之中未能造成大面积垮塌,要么就被那倾斜的角度弹开,徒劳地犁着工事前的土地。

    千里镜在济尔哈朗攥紧的手上颤抖,镜头之中的视野也逐渐变的晃动了起来。

    济尔哈朗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不远处炮兵阵地的一切,也就此被他尽收于眼底。

    “擂鼓!”

    济尔哈朗紧咬着牙关,颧骨肌肉绷紧,他举起了马鞭,向前猛然一挥。

    他已经看明白了战局,他们的火炮压不倒靖南军的火炮,一切只不过徒耗功夫。

    不能再等了!

    靖南军的火炮越来越准,要不了多久,军中珍贵的火炮就会在持续的对轰之中损失殆尽。

    隆隆的战鼓声在战场的上空响起。

    清军开始了进军!

    在阵阵海螺声中。

    上百辆盾车呈一字排开,遮蔽着三千余名蒙古的轻兵和正红旗千余全副武装的旗兵缓缓向前。

    后续则是更多的盾车,更多的步骑。

    时间,并不站在清军这一方。

    济尔哈朗也知晓这一点。

    所以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仅仅是第一波的进攻,在正面他就压上了六千蒙古轻兵,与两红旗的六千名战兵。

    从中军驰援而来的八千镶黄旗战兵被济尔哈朗安排在八蜡铺西的位置,那里济尔哈朗还放了一万的蒙古轻骑,用以防备曹变蛟所领的靖南军左翼骑兵。

    右翼济尔哈朗也安置了一支蒙古万骑警惕战场。

    一旦正面的步兵接近八蜡铺的营垒之时,这两支蒙古的万骑也将会加入战场对于八蜡铺内靖南军的守军进行袭扰牵制。

    麾下两万六千余名外藩蒙古的轻骑被济尔哈朗悉数撒出阵线。

    镶黄旗的甲兵被放置在西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曹变蛟所领的靖南军左翼骑兵虽然被击退,但是仍然徘徊在八蜡铺的西南方。

    单单一支蒙古万骑,是不可能挡住靖南军骑兵的冲击的。

    所以济尔哈朗才将八千镶黄旗的旗兵放在了同样的位置。

    第一波的攻势,济尔哈朗一共投入了四万六千的战兵。

    济尔哈朗的周围,只剩下了八千镶红旗的甲兵。

    这些军兵,是济尔哈朗留作预备队,防备冲击,以及第二波的攻势的所用。

    他并没有期望第一波的攻势便能够一鼓作气击破靖南军的阵地。

    绵长的海螺声在清军的阵线之上回荡。

    成千上万的蒙古轻骑宛若水泄银川一般漫过了大地,宛若大雁展开的羽翼一般,向着八蜡铺靖南军的阵地笼罩而去。

    在层层盾车的掩护下,清军大阵宛若移动的黑云一般缓缓向前,向着前方不远处的八蜡铺坚定的挺进。

    在军兵们的鞭策下,随军的包衣们正拼命推动着沉重的盾车。

    站在最前沿盾车后方的是蒙古的轻兵。

    他们大多都是身穿着各式的裘衣,头戴着毡帽,罕有穿着盔甲者。

    长期以来明庭对于蒙古诸部的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武装自己。

    在入关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武备的补充,但是终究还是难以完全武装。

    明庭北国各地武库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兵甲,早就已经在连番的进剿和不断的输送之下消耗殆尽。

    剩下的多半都是根本难以堪勇的武器和盔甲。

    他们的腰间挂着近战的兵刃,一手握持着骑弓,一手按着腰间的箭袋,缓缓的向前。

    在他们的后方,则是则是清军步弓手。

    他们的装备比起前阵的蒙古轻兵无疑是要精良的更多。

    他们大多身穿着赤色的布面甲,腰间佩戴着顺刀、铁骨朵等一众军械。

    和前阵跟随着盾车前行的蒙古轻兵们一样,他们同样是提弓按箭而行。

    而在更后方,则是两红旗的精锐甲兵。

    这些精锐甲兵,大多身着明甲,身上鼓鼓囊囊,腰间同样系着制式的顺刀,不过弓箭却是刮在了他们的腰间并没有握持着。

    前方一些的甲兵佩戴着一面盾牌,无疑是军中负责破阵的刀盾兵。

    而后方一些的甲兵则是肩扛着虎枪。

    刀枪如林,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大阵的最后方,是上千名身着明甲头戴明盔的两红旗护军。

    他们骑乘着战马,压在大阵的最后缓缓而行。

    红缨如怒,随风卷动。

    他们是清军之中真正的精锐,无一不是百战的精兵,无一不是杀戮的机器。

    他们。

    是压阵的支柱。

    浩浩荡荡,如山如林。

    赤色的甲衣、森然的兵刃,构成了一道仿佛无法阻挡的死亡洪流,势不可挡的满过了济宁东郊的旷野。

    八蜡铺靖南军阵地之上,一片肃杀。

    陈永福站在棱堡的观测台内,沉稳的注视着缓缓压来的清军。

    清军推进的速度很快,极高的组织度使得他们整队的时间快的惊人。

    仅仅是片刻的功夫,他们便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八蜡铺接近一里的位置。

    而就在这时,低沉的号角声随之在靖南军的八蜡铺阵地上空响起。

    “敌军已近射程!”

    八蜡铺正北防线之上,各个炮台之中相继响起了靖南军炮兵观测员的汇报。

    “一发装填!”

    靖南军的各个炮台之上,无数的炮兵快速的行动着。

    随着一面一面准备就绪的小旗被操炮手举起。

    各个炮台之上的主官也旋即将军令下达。

    “放!”

    靖南军八蜡铺北部阵线之上,二十六门七斤营属炮同时发出了怒吼,厚重的白烟如同墙壁般猛地向后推散骤然腾空而起。

    炽热的铁球撕裂空气,发出死亡的尖啸,快速的掠过了略显阴沉的天空,狠狠地砸入清军的大阵。

    刹那之间,血肉横飞!

    七斤重的炮子一路过去,血雾飞溅喷涌而出。

    刺鼻的腥臭味瞬间便已经在清军的大阵之中弥漫开来。

    后面的清军士兵无论是披甲的步兵还是无甲包衣,只要被蹭到,非死即残。

    一枚炮弹飞掠而来,正中清军最前沿的一辆盾车。

    那结实的、蒙着湿毯棉被的木制盾车,就像小孩的玩具一样,瞬间便已是支离破碎!

    推车的几个包衣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变成了一团团模糊的血肉。

    炮弹击碎了盾车,去势稍减,狠狠的砸在地上,而后迅速的弹起向前犁过了清军的阵列。

    弹起的炮弹如同锋利的刀刃一般又将后方的一名蒙古轻兵的大腿切断。

    跟着毫不停顿的切开了后面一名清军正红旗甲兵的小腿。

    所幸湿润的地面,使得那炮弹最后的动能减弱了许多,并没有造成更多的杀伤。

    清军在推进的时候,也没有维持极为严密的军阵,而是将军阵散开了许多。

    同时每一阵军阵都间隔了一定的距离,每一阵的军兵只有五到六排,因此虽然有不少的炮弹落在清军的大阵之中,造成的伤亡却并没有很大。

    大阵之中,作为正红旗步甲的阿克敦沉默的向前。。

    温热腥咸的液体溅了阿克敦脸上,甚至溅进了他的嘴里,那味道腥咸得令人作呕。

    他的视线瞬间被染红了一片,透过血色的模糊,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空中飞溅的碎肉、断裂的骨头和内脏的碎片。

    就在他侧前方不远,是和同牛录下的一个甲兵,昨日他们还在军营之中一起用饭。

    但是现在,那名甲兵却只是剩下半个身子,他被另外一枚枚炮弹拦腰截断,下半身不知被带去了何处,只剩下上半截仰面躺在一片狼籍之中。

    花花绿绿的肠子和其他内脏碎块散落在地面之上,混合着泥土和鲜血,不断地流出秽物。

    重创之下,他却没有彻底的死去,他仰面躺在地上,一双眼睛望着阴沉天空不停的眨动着,嘴巴也随之无声地开合。

    像是在呼唤谁的名字,又或只是本能地汲取最后几口空气。

    阿克敦紧握着手中的重弓,他并没有止步。

    比起靖南军射来的炮弹,他更畏惧的是身后甲兵手持着的顺刀,更畏惧的是军中严苛的军法。

    在松锦、在京师,他们同样遭遇过明军的炮击。

    会死的,早就死了。

    能活到现在的,都是运气和狠劲兼具的老兵。

    恐惧是本能,是人在面对无法抵抗的毁灭时最直接的反应。

    而军队长期残酷的训练和战场经历,目的就是克服这种人性中的恐惧。

    死亡的恐惧没有压倒这些从白山黑水之间走出的猎人,反而是激起了他们骨子里的凶性。

    “咚!咚!咚!咚咚咚!!”

    清军大阵之中,步鼓的节奏陡然加快,一声接着一声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一众清军踏着这急促催命的鼓点,脚步越来越快,从缓行变成了快行。

    阿克敦没有言语,他只是伏下了身躯,低下了头,沉默的前行。

    面前的视野随着行走剧烈晃动,充斥着前方同伴涌动起伏的头盔,以及那一片片飘动盔旗,再无他物。

    整个世界仿佛缩小到了眼前这几尺见方,只剩下行进、喘息、以及躲避脚下障碍的本能。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