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下载网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七百五十九章 被改变的李端

第两千七百五十九章 被改变的李端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金陵。

    右佥都御史元善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怎么好多人,去了西面?

    顾正臣去养马,朱棣去亦集乃干嘛,沐春、沐晟、徐允恭、李景隆等人,那也全都塞到了陕西行都司里面,从都指挥佥事到千户不等。

    如此一批人西行,还全都是顾正臣的弟子或亲信,这算啥?

    元善找到李端,言道:“镇国公是受罚而去,去的是苦寒之地,可偏偏这些人跟着去,必有所图。若任由他再次立功,说不得一年之后便会再次返回金陵。”

    “到那时,天下的人心如何能安宁,那些死去的冤魂,如何安息!我们需要上书,确保镇国公一直待在祁连山下的大马营里,让他受过忏悔才是。”

    李端揉了揉眉心,摆了摆手:“元右佥都御史,别说了。”

    元善错愕:“不说,为何不说?难道你忘记了初心,我们可是说好的,为生民立命,为百姓疾呼,为这天下太平,不惜身命!如今,你要退了?”

    李端面露难色,忧虑地看着元善:“其一,我没有忘记初心。其二,镇国公现如今应该还在山西吧,人都没去大马营,你如何弹劾?其三,镇国公立功,那不也是大明的功,是造福一方的功,只要他没有再次屠戮百姓,你我也不好说什么吧?”

    元善震惊地看着李端。

    这个疾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的男人,竟然软了?

    “你的骨气呢,你的信仰呢?”

    元善喊道。

    李端拿起茶碗,轻声道:“我没有丢了骨气与信仰,只是觉得,镇国公虽然残忍嗜杀,可终究是为国做事。只要他没有怀着私心,不是为了权臣弄权而为,我们——没有必要抓着他的头发不放。”

    元善不理解,去年弹劾时,你可没这么多道理,过了个年,怎么就变了?

    甩袖而去。

    此人不足为谋!

    李端叹了口气,看着从后堂走出来的户部尚书杨靖,拱手道:“如今再观镇国公十四年宦海,倒是下官心胸狭隘了。陛下器重,屡以超乎寻常的信任给以大权,不是没道理。”

    杨靖抬手,面带笑意:“格物学院不主张内斗,主张团结一切力量,做实事,唯实干方可兴邦,强社稷。户部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愿能与李侍郎同心同力,效力朝廷,为百姓谋福祉。”

    李端正色:“愿同行之!”

    杨靖很是欣慰。

    除了那些偏执到骨子里,怎么都喊不醒的人,大部分人还是会低头反思,还是会拿出客观判断的。

    顾正臣若是想当权臣,想独揽朝纲,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他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是留在金陵!

    金陵才是权力的中心,不与金陵的文武走在一起,不结党,不成派系,如何架空皇权?

    远离金陵,遥控指挥,哪怕是封疆大吏,哪怕是手握三省兵权,他也不可能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朝廷需要拿下他时,不过是简单的一封旨意。

    以顾正臣的智慧与能力,还有那神秘的马克思至宝,他想要权,他这十四年里,应该至少有十年坐在金陵。

    可回望过去,顾正臣向南,抵达过旧港、澳洲,向东去过美洲,向北抵达过大草原,到了和林,如今又是向西,要去的是祁连山大马营!

    十余年里,他在这金陵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回金陵,还必伴随风波。

    不是什么天变恶煞的蒸汽机,就是顾正臣挫骨扬灰官员的风波,还有他带着一堆笏板,在朝堂之上单挑群臣,这才东征被调回,又是被人弹劾……

    他从来没有想过缓和与文官之间的关系,也从来没有仗着自己是格物学院堂长的身份,与文官多多走动。

    以前,杨靖不理解顾正臣,可自从看了《马克思至宝全录》之后,杨靖悟了。

    顾正臣奔波劳累的一生,不是为了他自己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这大明,为了强行将大明这艘船,转舵朝着马克思的未来世界而去。

    而这个转舵的过程,极其辛苦,需要他付出无数的力量与汗水。

    所以,他一直在外,一直在奔波。

    可官员呢!

    一直在弹劾,一直看他不惯,一直要借消除“权臣”的理由,想扬名,想实现他们自以为是的伟大目的,将一根根绳子套在了顾正臣的脖子上,呲着牙,咧着嘴,吆喝着,向后拽!

    杨靖默然,内心想着:“镇国公,格物学院出来的人,虽不会结党营私,但不能失了良知,眼见他们下刀子而毫无动作!李端被说服了,那其他文官,也未必不能被影响。”

    至少,少点绊脚石吧。

    户部主事王克走了过来,将一份文书递给杨靖:“征东大军即将班师,然其中八万留守三岛,五军都督府开始筹备军士家眷的迁移之事,然三岛之上的物资供应,还需户部支给,至少持续至明年夏收之后。”

    杨靖看过文书,眯着眼问:“留守八万,这么多人留下来,看鬼呢?”

    王克也不理解。

    三岛之上有没有倭人这不好说,但铁定没有成批的军队了。

    毕竟蓝玉这个疯子,为了追击镰仓公方的军队,硬生生在深山老林里钻了一个月,最终是一个都没放过,全给砍了,其他人也差不多,下手毫不留情。

    人口几乎绝迹,倭军武士神马的基本不存在了。

    留下一两万人就够了,何必留八万军,汤和这个决定,令人匪夷。

    杨靖捏着文书:“这都开春了,信国公为何还要十万套棉衣?那三座岛的冬日,有这么寒冷吗?”

    王克不知,自己也没去过啊。

    杨靖总觉得有些古怪,不合时宜的棉衣,不合适的驻留兵力,但征东大军的事不是小事,耽误了,那可就是几万人的生死事,大意不得。

    入宫。

    杨靖进入武英殿,看到了李文忠、邓愈、徐达与耿炳文,这四位——竟都来了。

    朱元璋对行礼后的杨靖道:“征东大军为了重建三岛,杜绝三岛成为海贼窝点,暂且留兵八万,这事,户部该支给的,不必犹豫,照文书批复便是。”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