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mianhua.la
正如之前所说,意大利之所以在经济上比日本看起来更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意大利是欧洲国家。
而欧洲,北美北部和非洲南部,这三块区域的下限就比世界其他地区要高,欧洲几乎是全域发达,就算经济基础较差的巴尔干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民众生活质量也在大部分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和地区之上。
而北美北部,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质量一点不比欧洲差,而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罗斯福上台后,积极推进睦邻政策,墨西哥和古巴的日子也相对好过了一些。
非洲南部基本就是东非一家独大,提升了整个区域的下限。
作为欧洲新大国的意大利,本身经济下限就强于区域外多数地区和国家,这完全不值得奇怪。
可是具体到欧洲内部时,意大利就差了太多,奥匈帝国过去是欧洲传统豪强,它的家底,技术积累,人才储备,产业完整度只会在意大利之上。
因此,收复东伦巴第和威尼斯,对意大利意义重大,可以直接让意大利在工业发展上少走一些弯路。
恩斯特分析着说:“随着德奥合并,意大利统一,世界局势也越来越朝着危险的深渊边缘靠近。”
“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世界性政治军事阵营的雏形,正在世界上加速形成,并且可能直接动摇整个世界的和平还有秩序上的稳定。”
“这个世界政治军事阵营,在原本一战同盟国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加强。”
弗里德里希皇储明白恩斯特的意思,他配合着说道:“一战时期,同盟国的主力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但是奥匈帝国因为内部政治和权力的分散,所以根本无法将潜力激发出来。”
“而德国就能做到这一点,吞并了奥匈帝国后的德国,只会比一战时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同盟更加强大。”
“除此外,德国现在和意大利,日本关系也靠拢,未来就有可能出现,这三个列强结成军事同盟。”
“这还不是德国能利用力量的全部,还有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衰落的大国,也有可能彻底投靠这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
西班牙现在的问题很严重,但是不可否认,西班牙是欧洲内部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英、法、德、意、苏几个欧洲列强,都试图将西班牙拉入自己的一方。
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和苏联三个国家对西班牙格外上心。
现在德国和意大利在对西班牙问题上,看着看做是一伙的,他们都支持弗朗哥为首的国民派,而苏联支持共和派。
国民派和共和派不能简单的看成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和工党势力的斗争,两大派系内部都是鱼龙混杂的情况。
就比如国民派里的长枪党,是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也是德国和意大利的主要投资对象,然后是叛军,这可以代表西班牙一部分军方势力,其主力是西班牙的非洲军团,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摩洛哥殖民力量。
接着国民派里还有保皇党,保皇党又分为卡洛斯派和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者。
最后还有天主教势力,以及地主,银行家还有工业资本家等等。
共和派的情况也差不多,有资产阶级的共和党和共和联盟,支持者主要是西班牙的自由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
然后就是各种工党势力了,包括工人党,苏联式工党,还有工人联盟,这些势力内部也有分裂,就比如温和派和激进派。
最后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地方分裂势力。
上面一大堆势力,换成任何一个人在西班牙,都会感觉头疼。
弗里德里希皇储就带着调侃的语气说道:“现在西班牙可以说成为了世界政治和思想的博览馆,从西班牙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政党以及组织。”
“西班牙内部的思想分裂和还有诸多派系,足以让任何人感到头皮发麻,如果不解决这些分歧,那西班牙将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国家。”
“这些年来,西班牙的持续衰落,就和其极度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脱离不了关系。”
西班牙的内斗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从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只不过,现在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各路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
恩斯特说道:“这场内斗的最终结果,大概率会是国民派取得最终胜利,一方面,国民派比共和派更加团结,另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更容易影响到西班牙,而苏联虽然想干预西班牙,但是他们距离西班牙太远。”
“还有英法两国,他们的态度过于消极,即便没有苏联,最终也是国民派的胜算更大。”
英法两国为什么对西班牙内部政治斗争态度消极,这从现在共和派的构成就可以看出来。
毫无疑问,民主共和派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倾向于英法两国,但是现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制度都陷入了瓶颈,包括英法两国都受到了影响,在国内政治势力的分歧下,所以下不定决心支持西班牙的资产阶级民主力量。
当然,共和派内工党势力的崛起才是英法两国最忌惮的,现在支持共和派,万一最后让工党摘了桃子,显然不是英国和法国能够接受的。
所以,“两相其害取其轻”,还不如让德国和意大利支持的国民派最终取得胜利。
而国民派方面,虽然也是鱼龙混杂,但是这些势力的共同利益相对更多,因为这些势力都有共同点,就比如极端保守,崇尚或者可以接受威权统治。
同时,国民派还有一个他们都可以接受的政治人物,也就是弗朗哥,他本人军队出身,天然是军队利益的代言人,然后能够接受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同时又是王权拥护者,并且思想保守,支持天主教传统。
而在共和派,资产阶级和工党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能调和,更别说还有支持维护统一和地方分裂两个完全矛盾的政治势力,不可能实现兼容。
因此,恩斯特说道:“西班牙接下来的局势不管怎么发展,国民派都必然会取得最终胜利,而国民派胜利后,西班牙必然成为欧洲第三个极端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
“而弗朗哥大概率成为这个国家的新统治者,不过,弗朗哥这个人比较复杂,他会不会坚定的站在德国一方,还很难说,但是,如果是对付苏联,他和德国,意大利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
“而苏联也是唯一有能力阻止德国征服欧洲的国家,如果西班牙倒向德国,毫无疑问,这对苏联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考虑欧洲以外势力的干涉,苏联可以说是欧洲唯一有能力和德国抗衡的国家,至于英法,他们想单靠自己,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哪怕英法两国抱团取暖也是如此。
毕竟在一战时,英法两国联手就已经很难是德国的对手,最后还是美国下场才帮助两国稳定了局面。
未来几年,在消化了奥匈帝国以后,德国只会更加强大。
当然,如果德国先向苏联开战,那结局恩斯特也能预想的到一些,就比如等到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时,英法两国必然会把重伤的德国重新按在地上。
弗里德里希皇储也是点了点头,然后说:“西班牙如果加入德国阵营,欧洲方面,想要阻挡德国,除了我们和美国下场干预以外,我想不到任何破局的方法。”
“更别提,还有一个奥斯曼帝国,也是德国潜在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的实力不相伯仲,虽然工业落后于西班牙,但是政治稳定,并且高度集中。
在1934年,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的人口都在两千万以上,人口没有明显差距。
经济上,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都比较依赖农业,不过西班牙好歹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奥斯曼帝国在工业上进步比较快,这得益于现在奥斯曼帝国政局的稳定还有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
军事领域,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也各有优劣,西班牙虽然整体军事实力更强,但是组织松散,而奥斯曼帝国军事实力稍弱,可组织力强,并且正在加速现代化。
恩斯特就说道:“西班牙本钱比奥斯曼帝国多,可是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触底反弹,西班牙还在衰落状态,只有西班牙内部蛋糕重新分配完成后,或许才有重回欧洲强国的可能性。”
现在,西班牙只能算欧洲大国,而非意大利那种列强,这是结合西班牙面积,人口,资源和地理等因素得出的结果。
在欧洲,西班牙的面积排在第四位,仅次于苏联,德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实际上西班牙的面积和法国相差不多,二者都在五十万平方公里上下,毕竟在本时空里,法国一战后,依旧没有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
当然,法国的土地质量显然不是西班牙可以相提并论的,西班牙很多地方的气候和北非类似,极度干旱,所以耕地实际上没有想象中充裕。
这也导致人口上,西班牙明显和其国土面积不匹配,甚至远低于英国和意大利,波兰,这三个国家面积都在三十万平方公里左右。
不过,在欧洲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国家,也是有数的,西班牙在人口上,勉强也算大国行列,仅次于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排在欧洲第七位。
资源方面,西班牙在欧洲也能排到前列,比意大利要强很多,就比如煤炭,铁矿,石油等主要矿产,西班牙储量不多,但是都有。
同时,西班牙的铜矿,钨矿等矿产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西班牙的矿产资源在欧洲应该排在前五水平。
最后是地理位置,西班牙处于亚平宁半岛,这在海权时代是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位置。
所以,综合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地理位置,西班牙都是当之无愧的欧洲大国,可坐拥这种优越条件,西班牙的发展甚至不及一些欧洲小国,所以按照现在西班牙的发展水平,已经无法满足跻身列强的条件。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我也更看好奥斯曼帝国的发展,随着凯末尔的改革政策,奥斯曼帝国在未来几年里,很有可能在国力上彻底超过西班牙,如果给奥斯曼帝国更长的时间,重新变成列强,也并非没有可能。”
本时空里,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基础,远超过前世的土耳其,首先就是一战没有失败,这导致奥斯曼帝国少了前世土耳其要承担的大量战争赔款。
所以,凯末尔有更充裕的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其经济上的五年计划效果,也要超过前世。
然后是奥斯曼帝国依旧控制着伊拉克等区域,这也给奥斯曼帝国维持了巨大收益,伊拉克可是奥斯曼帝国的粮仓,这里依旧留在奥斯曼帝国手中,至少奥斯曼帝国的粮食问题就极大缓解。
最重要的是,伊拉克沿海的石油资源,现在得到开发后,带给了奥斯曼帝国不小的收益。
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对奥斯曼帝国石油进口,就在不断增加,并且德国出于能源安全考量,还主动帮助奥斯曼帝国建立石油开采和提炼设施。
总而言之,奥斯曼帝国现在确实有恢复列强地位的迹象,当然,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并没有肯定的答案。
如果凯末尔的政策能够长期维持,也许十几年时间,奥斯曼帝国就能恢复区域强国地位,但是,如果凯末尔活不了那么长时间,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有可能被打断。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此前可是一个十分顽固且保守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那些被凯末尔打压的宗教,君主派,还有区域分裂势力,在他死后肯定会跳出来。
他们或许无法推翻凯末尔留下的整体发展路线,但是也可以拖住奥斯曼帝国发展的后腿。
东非方面倒是更期望奥斯曼帝国能够持续世俗化,毕竟,东非不希望出现能够整合阿拉伯教势力的国家出现。
从北非到中东和中亚,再到南亚和南洋,阿拉伯教人口和势力太多,尤其是恩斯特,他前世可是见识过阿拉伯教的生育能力,几乎达到了二十亿,并且还在迅速上升和扩张。
所以,恩斯特并不希望阿拉伯教如前世一样发展,这会威胁到东非未来在印度洋的霸权,还有东非国家的未来。
而为了遏制阿拉伯教势力的扩张,东非甚至默认中东地区进步力量,以及苏联的影响力的扩张。
最新网址:www.mianhua.la